136音乐表演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的探析闫畅摘要:《青玉案·元夕》的作者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后经李砚先生再度谱曲形成脍炙人口的诗词类歌曲,该曲目之艺术特征属于偏婉约类,这与辛弃疾一直以来坚持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在《青玉案·元夕》中,作者描述了元宵佳节之际街上路边热闹之场景,以此来烘托自己内心深处的抑郁与苦闷,前后两种艺术色彩形成剧烈反差,表达了因“不得重用”“仕途不顺”而无奈的心情,从侧面展现了作者即便身处困境亦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经过谱曲后的诗词呈现出些许西方音乐要素,将《青玉案·元夕》那份独有的以情名志体现出来,在语言层面上更加精炼、干脆,唱起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关键词:《青玉案·元夕》;古典艺术;创作风格;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闫畅(2002-),男,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我国是文化大国,也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厚重感需要在这一代传承并发展,如何将璀璨的历史文明延续下去,是当前的主要问题。随着古诗词的盛行,古诗词歌曲引起了不同人群的关注,一时之间成为传唱热门,《青玉案·元夕》正是其中之一。其用词典雅、优美,抒情之余又饱含明志之意,再加上现代谱曲为其增添色彩,更是提升了诗词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学习本词的同时,完全可以体会到具有古风韵味诗词的特征,那种独一无二般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最是令人身心向往。在分析《青玉案·元夕》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其创作背景,从作者的年代和事件入手,更有利于加深对该词的认知。一、《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分析(一)词作者及背景简介《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山东历城人,宋代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享有“词中龙凤”的美誉。儿时的辛弃疾便展现了与他人不同的一面,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树立起报国之心。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北宋彻底沦陷,人民遭受了莫大的伤害,那个年代的文学风格也逐渐形成,文人多是慷慨激昂、满腔热血。南宋建立时期,经多次与金国交锋会谈后,双方签署了“隆江和议”。当时南宋朝臣掌权者多为主和派,这些人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国势衰落已久,同时来自北方的蒙古和金国不断施压,大有南下之心,眼见收复失地变为了一纸空文,不仅如此整个国家和民族也面临着灭顶之灾,许多文人志士纷纷发起勤王号召,力图拯救国家、挽救苍生。这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创作主题多含有精忠报国、奋勇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