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THEORYRESEARCH1212023·01总第234期一、公立医院科研管理的政策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启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篇章。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中的主力军,公立医院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大幅增加,承担着增加创新产出的重要责任。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为科研创新松绑”为目标的政策。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等有效改革措施。但是,随着科研项目和经费额度的大幅增加,资源浪费、学术不端等问题日渐暴露,加快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任务提上日程。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其范围从经济活动拓展到相关业务活动,其中就涵盖了科研业务,同时明确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职责、目标、内容等,为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奠定了较强的实践基础。二、公立医院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内控管理不完善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到结题流程众多,所涉及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极其繁杂。而科研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和对内控体制的关注,没有正确看待科研项目和经济活动的关系,从而忽略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易出现的风险点和隐患,最终造成管理漏洞和损失。内控意识的薄弱也会造成科研人员与其他管理部门的沟通互动不足,进而影响相关制度的落实程度和后续的监管情况。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并构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医院的内控体系没有注重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只浮于表面。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的自主权越来越高,经费开支范围越来越大,对经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是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并没有为此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进而导致管理不到位。同时,科研项目时间周期长、涉及部门繁多的特性,更易导致各部门间职责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等问题,降低了内控力度。(二)预算编制不合理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放在课题研究上,而对项目预算编制不重视,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只会使预算方案编制不合理,增加后续执行难度。除此之外,公立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基本为临床领域的专家,对财务知识和费用管理制度了解不多,仅凭借以往经验进行编制,会使经费预测不准确,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