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TIME85AUTOMOBILEEDUCATION|汽车教育时代汽车www.cnautotime.com工程认证背景下本科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施1引言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形式与合作规模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校企合作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人才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有效方法。其中“3+1”的合作培养方式比较常见,即学生在学校完成前三学年的教学计划,最后一年的实践环节在企业完成,该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不过,相较于英美等工程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有不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主动性不够、合作组织状态不稳定、合作领域不够广泛、未能达到校企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效果,并对各级地方政府过度依赖[2]。因此本项目针对目前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校企联合培养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培养方式和过程进行优化,为后续的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2工程教育认证与校企联合培养间的关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为进入工业界从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才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就是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是否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毕业出口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各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环境及条件配置等均围绕着学生毕业能力达标这一核心任务进行,并注重于形成工程学科的持续改进机制,以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教育活力[3]。2020年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对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等7个方面提出了要求[4]。其中通用标准5.3(课程体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用标准6.1(师资队伍)中“有企业和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通用标准7.1(支持条件)中“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认证标准3.5(毕业要求)中“使用现代工具: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龚鹏*刘刚付强李播博程勉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辽宁省沈阳市110136摘要:针对目前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车辆工程专业“3+1”联合培养为例,对合作模式、培养标准、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