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50档案管理1/2023总第260期目前,对工程电子文件和工程电子文件本体数据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界限划分不明问题。在实践层面也存在没有基于全生命周期原理,形成整体本体数据融合方案,也没有将数据的应用和数据来源环境、方案与方法、人员等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对此,需要基于业务、立足标准、面向实际、利用技术,开展工程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本体空间动态数据融合构建机制研究。1工程电子文件与本体数据的概念辨析工程电子文件和本体数据混淆不清,广泛存在于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验收人员、工程档案管理员、项目资料员工作中,甚至部分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也常常忽略。电子文件的概念,冯慧玲教授在诸多专著和教材中,已阐述清楚,并被广为认知、认可。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也有专门的定义,虽适用标准为“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然其定义中的形成、形式、载体、作用和环境,可为工程电子文件本体数据辨析提供清晰思路和结构框架。电子文件本体数据与原生电子档案、原生数字文件,或许也有瓜葛与关联,但论文无意去探讨概念,更多的是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去探讨和辨析。工程电子文件和本体数据区别有二:(1)直接使用性:此角度是区分工程电子文件与本体数据的基本属性。在使用过程中,工程电子文件可直接使用,作为使用依据,无需对工程电子文件的内容进行再分析。而本体数据的使用,则需根据需求,进行加工,动态使用。纵然是清洗、加工之后的本体数据,也不能直接使用,一旦变成固态模式、可直接参考,则就变成了电子文件。(2)客观反映性:工程电子文件本体数据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数据,对其清洗和加工,只是去芜存菁,选取精度更高、效果更佳的本体数据,只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但不会也不允许对本体数据的内容进行更改。因此,能够客观的反映工程活动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历史原貌,而电子文件是对工程活动历史原貌的逻辑体现。工程电子文件和本体数据联系有二:(1)本体数据是电子文件形成的参考依据。不论是设计图纸、施工工艺文档还是竣工图纸与验收文件,都是在参考文本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设计图纸时要考虑风向水文、地貌地形等本体数据,施工工艺文档要参考历史施工本体数据。(2)电子文件是本体数据融合的原则和指导。工程数据很多,哪些可以是本体数据,哪些只能是数据,主要看是否符合电子文件的需求,也就是输出决定输入,使用决定融合。为确保使用无错,各智慧应用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