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JIAOYUGUANCHA2023年1月第12卷第2期共享课堂资源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嘉卫(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育华小学,广东广州,510850)[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共享课堂资源的建设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许多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设计巧妙的优质资源纷纷涌现。共享课堂资源的应用能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以下意义: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讲授质量,提升学习效率;具化抽象概念,促进学习理解;丰富科普知识,拓宽学习内容。针对小学科学课堂存在资源素材与学生学情不匹配、重难点知识不突出、讲授方法有违学生特点等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应用策略:关注学生特点,精选共享课堂资源;筛选资源素材,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合理运用资源,着重突破教学重点。[关键词]共享课堂资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23)02-0118-04一、引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共享课堂资源作为各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资源而受到关注,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科学教师纷纷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出许多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设计巧妙的共享课堂资源,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科学教育教学相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广大师生分享。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而早期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尤为关键,小学科学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但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存在缺乏专业实验人员、科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课堂实验组织较难、科学概念抽象难懂等问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很好落实。[2]经过一年的应用实践,笔者认为应用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能有效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流程,提升小学科学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二、意义小学科学共享课堂资源与微课并不相同,其时长为10—15分钟,内容包含一个课时的知识,涵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