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ArchitecturalCultureandInheritance建筑文化·传承123并提出相关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举措等,以推动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业遗产作为国家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烙印,承载着人们对城市发展过程的记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初期,对工业遗存的简单粗暴态度使历史文脉受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建设从发展初期的大拆大建逐步转向关注文化内涵、营造场所精神,强调发展工业文化是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战略选择,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项目大多侧重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及工业景观的营造,而工业构筑物在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基本依附于前者,从而使一些价值高、保存好、可改造的特殊构筑物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近年来在存量更新过程中也逐步关注到工业构筑物本身,以空间重构、功能置换、外形重塑为主,如上海世博园中原南市发电厂烟囱、沈阳铁西区水塔。本研究以河北井陉矿区正丰矿的工业构筑物为研究对象,从工业文化的传承视角思考正丰矿工业构筑物的改造再利用策略,使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得到有效保护。1概念解读1.1工业文化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由王新哲、孙星、罗民所著的《工业文化》一书,将工业文化划分为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次。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工业文化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包含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1]。工业遗产中的工业构筑物将科学技术、制造工艺、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属于工业物质文化。工业遗产保护是后工业时代特定发展阶段逐步形成的,如果只从工业文化摘要工业文化贯穿整个工业发展进程,是工业遗产得以科学发展的关键线索。当下国内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主要集聚在工业建筑及工业景观上,对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构筑物的关注相对较少,对于如何实现构筑物的再利用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从工业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井陉矿区正丰矿为例,剖析矿区内工业构筑物的价值,从政策引导、原真性保护、功能更新等方面探究工业构筑物在再利用方面的策略及改造路径。关键词工业文化;正丰矿;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156项’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研究”(HB20YS007)。DOI10.19892/j.cnki.csjz.2023.04.34AbstractIndustrialculturerunsthroughtheentireprocessofindustrialdevelopmentandisakeyforthescientificdeve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