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23第35卷第1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Vol.35No.1DOI:10.3979/1673⁃8268.20221025001引用格式:鄢一龙.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回顾与战略构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36⁃44.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回顾与战略构想∗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首先从历史回顾和战略构想角度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1.0、2.0、3.0版本,从资源品输出国向全球生产制造中心转变的经济发展历程,双循环格局将推动中国未来向全球中高端生产制造中心、全球创新中心、全球市场中心与全球金融中心迈进。其次分析了在全球环境不确定性上升、逆全球化趋势与中西竞争摩擦加剧背景下,传统国际循环模式面临产业转移回流、贸易依存度降低的危机和中国在国际循环中角色与定位转型升级的新机。最后,阐释了推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就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发展内涵和战略深意,应积极扩大内需,把握第四次产业革命机遇,构建内外联通走廊,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1⁃0036⁃09202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1]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2]那么,该如何进一步理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笔者将从历史回顾和战略构想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一、内循环为主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