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期思政研究高教学刊JournalofHigherEducation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探讨孔华,李欢,张德贤(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立德树人是检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标准,作为教育者必须牢记国家的教育方针,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2014年上海经过综合教育系列改革,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上海大学率先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此后在上海市部分高校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开。传统上的思政教学依赖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及其后的系列实践表明两者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的课程特点,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思政教育领域的一场改革,一是形式上的变化,二是效果上的提升,因为学生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接受价值观的改造,所以更加隐性和人性化,真正实践了“三全育人”的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模式。本文是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的初步总结,目的是挖掘在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三全育人”提供课程实例。一构造地质学课程简介构造地质学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和古生物史学并称为地质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讨论地球物质运动规律和形成机制的学科,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构造地质学本科教程主要侧重于中小尺度的构造类型。构造现象包罗万象,但有其内在的关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比较分析各类概念,理解其内涵本质,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并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才和育人要有机结合,按照德智体美劳“五好”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高水平人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独立自主意识萌芽,极易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而大学里的思政课程内容宏大、哲理深厚[1],如果没有实践,学生也难以内化为自己的品格。而专业课程蕴含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各种实验课、实习课体验感强,在专业教学中如能有机代入各类思政元素,可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健康人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显隐结合,同向发力,对于大学阶段强化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十分必要。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