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学术前沿术前沿2023.02上学术大视野学术大视野THESCHOLARLYVIEWTHESCHOLARLYVIEW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持续缩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28元;[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构建,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85%以上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3]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体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4]。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既意味着共同富裕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与广大中国人民需要的前人未及之道路,又意味着在其推进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为此,必然需要首先勾画出共同富裕的蓝图,厘清其目标任务,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明确的道路席恒,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公共经济学。主要著作有《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利益、权力与责任: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退休意愿、退休政策与退休准备》(合著)、《两岸四地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与可携性研究》(合著)等。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与社会保障的赋能路径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席恒【摘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其基本任务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群的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化解社会成员社会风险、提升社会成员社会福利、保障社会成员社会权益的制度安排,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区域差距,通过财政性转移、社会性转移与代际性转移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