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下载文档

ID:473191

大小:18.56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陕西省 十二 联网 产业 发展 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开展专项规划 [导读]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开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为加快开展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方式转变,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开展现状   〔一〕研发优势明显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软硬件产品、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传感传动、微电子等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会聚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出了华迅微电子、优势微电子、烽火集团、中星测控、大唐电信等一批优秀企业,引进了中兴、华为等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涵盖了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系统集成方案等全产业链,为物联网产业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产业根底扎实   据初步统计,全省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2023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在传感器领域,70余家单位研发、生产40多类传感器,尤其在烟雾、图像、重力传感器以及MEMS〔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在通信设备和网络运营领域,聚集了大唐电信、西电捷通、中兴、华为、中国移动等一大批优秀的知名企业。在信息处理领域,由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发的"唐芯一号"芯片,是我国第一颗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是国内2.4G有源RFID国家标准及2.4G 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在应用领域,已开展了农作物环境安全监控及应急预警、人员救护系统、感知矿山等示范应用。   〔三〕人力资源丰富   我省在光学、加速度、振动等传感器,传感故障诊断、导航控制、运输遥测管理、煤矿传感安全监测等方面有一大批学术领先、技术过硬的研发人才。同时,我省理工科大学均设有计算机和软件专业,能够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省物联网相关专业实用人才近万名。这些为开展物联网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底。   我省物联网产业虽然有着较好的技术、产业和人才根底,但还存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经济开展对物联网技术需求缺乏导致产业应用开展缓慢,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等突出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技术、迅速扩大的应用市场、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加快开展的趋势,亟待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开展,形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总体思路、开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我省物联网产业开展的总体思路: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战略集成、实施示范工程、推动行业应用。   --突破核心技术。依托我省在物联网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自主研发,突破传感器、芯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物联网产业快速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战略集成。以项目、产品、技术标准为纽带,支持传感器设备制造企业、网络运营效劳商和应用开发商在传感网络节点、网络构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融合、集成创新。   --实施示范工程。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先示范、后推广,重点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环保、智能物流等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拓展市场应用空间,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   --推动行业应用。以行业应用推动产业开展,进一步扩大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在交通运输、电力、建筑、医疗、农业、物流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开展。   〔二〕开展目标   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形成集技术创新、设备制造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示范效果明显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到2023年,物联网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搭建技术研发核心区。建设物联网研发公共技术平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及技术标准中心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成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核心区。到2023年,申请国家专利500件。   --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突破传感器、芯片、设备、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方面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打造设备制造集聚区。在传感器、集成电路、RFID、软件效劳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建设物联网专用设备制造和产业孵化基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制造业集聚区。   --建设应用示范先导区。在西安、宝鸡、杨凌等地,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一批示范工程,形成成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运营模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紧跟国内外技术开展方向,抓住产业开展机遇,依托产业技术根底,结合市场开展需求,着力构建物联网创新体系和核心产业链,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产业有序开展。   〔一〕构建物联网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的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包括工程研发、技术集成、应用开发、标准体系等,为产业开展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提供面向全国的物联网产业信息、咨询和技术等效劳,支撑物联网产业实现创新开展。   1、建设和完善根底科研平台。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物联网产业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研究,为产业提供原创技术和人才支持。   2、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依托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产业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工程化研究,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产业可持续创新开展能力。   3、建设产业开展公共效劳平台。依托物联网产业开展重点园区,构建专业孵化器、检测、咨询等产业开展公共效劳平台,支持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争取国家物联网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申请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标准,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构建产业创新开展的支撑体系。   4、组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联盟。支持省内电子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传感传动、微电子等方面的研发机构、企业组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加强联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联盟成员共同参与市场开拓,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开展。   专栏1    物联网创新平台   1、RFID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依托陕西烽火集团公司、优势微电子公司、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等单位建设RFID产品研发平台,参照有关射频识别技术的 ISO/IEC18000系列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研发和推广符合我国RFID国家与行业标准、适应各行业应用需求的各种RFID产品。   2、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星测控公司、中航电测公司等单位,建设传感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提升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研发物联网应用急需的微小型化、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有源传感器,满足产业化需求。   3、信息传输技术工程实验室。依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建设信息传输技术工程实验室,对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物体属性识别读取、信息转换、数据格式定义等进行研究,突破物联网信息传输技术瓶颈。   4、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信息处理平台。依托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世纪互联〔西安〕公司等,建设面向各行各业、大数据量、高性能计算的信息处理系统,不断拓展云应用的行业领域,优化云平台效劳和计算模型,提升云管理能力,以增强物联网运营平台应对业务量不断增长的要求。   5、陕西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依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联合陕西烽火集团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公司、优势微电子公司、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等单位,建设陕西省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内市场需求,整合物联网产业创新要素,研发物联网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   〔二〕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   加快构建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物联网集成创新产业链,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地,为我省物联网产业开展奠定良好的产业根底。   1、集成电路。重点开展传感节点SoC〔系统级芯片〕、数据信号处理芯片、通用通信芯片,提升物联网核心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整体水平。   2、传感器。重点开展MEMS传感器、微纳传感器,逐步形成传感器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的产业体系;加快开展光纤围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光纤管道安全监测系统等光纤传感器产品,短距离无线通信器件、数模转换器件和嵌入式通信器件,以及传感器制造所需要的新型电子材料。    3、 RFID与定位跟踪。重点开展各类RFID标签的芯片设计、天线设计、标签封装与测试以及RFID应用软件、中间件和系统集成,实现RFID读写器、手持终端以及内置射频通信模块的 、计量设备等规模化生产;加快开展网络相机、高清数字摄像、红外成像以及高清视频编解码、视频智能处理、行为模式识别等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卫星导航定位接收器、雷达、声纳等装置,以及相关的智能开关、报警器、连接器等规模化生产。   4、传感网络。重点研发通信芯片技术、大规模自治组网与可靠信息交互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多网融合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传感节点之间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互与协同处理;大力开展网关技术,实现多网无缝接入与信息交互标准化,推动多样化应用快速开展。   5、系统集成。重点开展传感网络软件、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软件、M2M〔机器到机器〕平台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加快系统级软件开发,重点开展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根底性软件;针对多网融合需求,加大应用管理和效劳软件,以及信息效劳平台技术的开发力度,重点开展行业系统集成方案,推动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展;支持构建M2M应用平台,支持企业面向行业应用开展物联网技术效劳、系统运行维护、测试评估、验证认证和人才培训,培育物联网专业化技术效劳企业。   专栏2    物联网核心产业链   1、集成电路。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势微电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组织实施"唐芯一号"芯片产业化、RFID芯片产业化、北斗GPS兼容接收机芯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2、传感器。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中星测控公司、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宝鸡恒通电子公司、渭河工模具总厂等单位,组织实施MEMS新型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无线压力和惯性传感器产业化、HT系列硅压力传感器、高性能精密角度传感器等重点项目。   3、RFID与定位跟踪。依托陕西烽火集团公司、西安航天恒星公司、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二十所等单位,组织实施RFID标签封装及读写器制造产业化、RFID实时定位系列产品产业化、超远距离有源射频系列产品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4、传感网络。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中兴公司、华为公司、西电捷通公司等单位,组织实施新一代宽带通信共性关键安全TePA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下一代移动软交换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基于3G网络的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开发及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5、系统集成。依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陕西传感网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