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药联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试验_刘强.pdf
下载文档

ID:435995

大小:1.4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西药 联合 治疗 传染性 胃肠炎 效果 安全性 试验
2022 年第 12 期(总第 253 期)试验研究6中西药联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 效果及安全性试验刘 强1,卢兴波2(1.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滨州 256600;2.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农业农村局,贵州黔西南州 562200)摘要:分析采用中西药联合方法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与安全性。试验选取 82 头患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并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1 头病猪使用氟苯尼考与硫酸庆大霉素肌注治疗;治疗组 41 头病猪另外使用乌梅散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病猪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用药过敏、药物中毒以及真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病猪结束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7.56%,对照组为 85.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治疗组病猪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76%,相比较于对照组的 26.83%要更低,差异统计学显著(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明确且安全性好。关键词:中药;乌梅散;猪;传染性胃肠炎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2)12-006-03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因 RNA 型冠状病毒而致的一种急性疾病,是猪群特有疾病,凸显出有发病急骤、传染速度快以及各年龄段猪皆可传染等特点。生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大都有腹泻、脱水和呕吐等症状表现,低于 10 日龄的仔猪会因此面对较高的死亡风险1。作为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疾病,本病除了会导致仔猪有较高病死率之外,还会降低饲料利用率、致成年猪掉膘,带来巨大的养殖损失。以往为了防治猪病,养殖者会进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不仅导致产生大量耐药病原菌,不利于根治疾病,还加大了疾病治疗难度。中药近年来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受到重视。中草药有着价格低、来源广、安全性高等优点,兼具强效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在猪传染性胃肠炎中的治疗应用备受好评2。本试验中使用的中药乌梅散,是由乌梅、黄连、当归、附子、阿胶、甘草、熟艾和赤石脂八种药物组成,以此组方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现将试验过程与获得结果总结为下文。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动物选择某养殖场 82 头患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作为试验动物,并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所有试验动物皆表现有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初步诊断确诊。对照组 41 头患病仔猪中,16 头为断奶后 1周龄仔猪,25 头为断奶后 2 周龄仔猪。治疗组 41头患病仔猪中,19 头为断奶后 1 周龄仔猪,22 头为断奶后 2 周龄仔猪。两组试验动物的基本组成无显著差异性(P 0.05),可进行研究对比。1.2 方法首先,对病猪饲养、圈舍进行消毒,隔离病猪;猪场实施“全进全出”的管理方法,管控疾病传染。对照组 41 头病猪使用氟苯尼考与硫酸庆大霉素肌注治疗;氟苯尼考肌肉注射剂量为 20 mg/kg,每日 2 次;硫酸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剂量为 1 2 mg/kg,每日 2 次;连续治疗 5 d。治疗组41头病猪另外使用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组方包括:黄连 30 g、乌梅 30 g、甘草 30 g、熟艾 15 g、板蓝根 15 g、六神曲 12 g、诃子 10 g、土茯苓 10 g;烘干后,将 500 ml 水加入锅中,先浸泡 30 min 后再以武火煮沸,之后文火煎煮,待汤汁浓缩、去渣取汁 300 ml,予以病猪温药灌服,每天 1 剂,连续治疗 5 d。1.3 治疗效果判断1.3.1 疗效情况结合对病猪疾病症状表现的观察以及饮食和粪便等指标情况的观察,将疗效判定分成 3 级:治愈、见效、无效。治愈,结束 5 d 治疗后,病猪疾病症状已经彻底消失,饮食正常,粪便正常,停药后 14 d 内未见复发;见效,结束 5 d 治疗后,病猪疾病症状可见有明显缓解,饮食逐渐恢复正常,粪便状态有转为正常的趋势,停药后 14 d 内并未复发;无效,结束 5 d 治疗后,病猪有关疾病症状并未得到缓解,或反而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治愈率+见效率3。1.3.2 治疗安全性记录两组病猪用药治疗后出现的治疗有关不良收稿日期 20220918作者简介 刘强(1977),男,山东东营人,本科,兽医师,主要研究畜牧兽医。试验研究2022 年第 12 期(总第 253 期)7反应情况,包括用药过敏、药物中毒以及真菌感染发生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过敏头数+药物中毒头数+真菌感染头数)/本组病猪头数100%。1.4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以上指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不同治疗组病猪疗效比较治疗组病猪结束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7.56%,对照组为85.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1。表 1 不同治疗组病猪疗效比较 n(%)分组病猪头数(头)治愈见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126(63.41)9(21.95)6(14.63)35(85.37)治疗组4133(80.49)7(17.07)1(2.44)40(97.56)23.905P0.0482.2 不同治疗组病猪治疗安全性比较治疗组病猪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相比较于对照组的 26.83%要更低,差异统计学显著(P 0.05)。见表 2。表 2 不同治疗组病猪疗效比较 n(%)分组病猪头数(头)用药过敏药物中毒真菌感染合计对照组417(17.07)1(2.44)3(7.32)11(26.83)治疗组412(4.88)1(2.44)1(2.44)4(9.76)23.998P0.0463 讨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致仔猪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无论是致猪死亡还是停止生长,都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表现通过本次试验对某养殖场感染的传染性胃肠炎病猪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本病会发生在各年龄段猪中,且发病突然,患病仔猪先有呕吐表现,观察呕吐物大都是呈淡黄色的胃内容物,哺乳期仔猪的呕吐物则是呈白色的凝乳块状。腹泻也是疾病主要症状表现,早期腹泻粪便比较粘稠,观察到粪便多呈灰色、褐色、黄白色或者是淡绿色,伴有较大的腥臭味,哺乳期仔猪的粪便中还会观察到有一些尚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到腹泻后期时,便从较粘稠状转变为水样粪便,会从仔猪肛门流出,严重情况下从仔猪肛门喷射排出。对患病仔猪的肛门处与会阴部位进行观察,呈现为红、肿状。整体上来看,对病猪的威胁有以下表现:皮肤呈苍白样、被毛粗乱逆立、眼窝凹陷、脱水、体形消瘦、精神沉郁、嗜水、食欲不振、耳背处等部位的皮肤糜烂等,哺乳仔猪的哺乳次数会减少,或有一些病猪存在腹部膨大的表现,叩诊可闻及鼓音4。3.2 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诊断3.2.1 实验室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支持对粪便病毒抗原的检测)、荧光抗体试验(支持对肠组织中病毒抗原的检测)、组织培养分离鉴定等。结合以疾病流行特点、症状表现以及病理变化,再综合实验室诊断,便可最终明确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5。3.2.2 鉴别诊断(1)与仔猪红痢的鉴别:该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多见于初生仔猪群体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仔猪于出生后的 1 3 日龄内发病率高,症见排出的粪便为稀便,呈浅红色或红褐色,其中掺杂着有坏死组织的碎片与气泡,病猪并无呕吐症状表现;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病变主要发生在空肠上,肠中大都是红色容物;实验室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魏氏梭菌。(2)与仔猪黄痢进行鉴别:仔猪黄痢多因大肠杆菌引起,亦是常见于初生仔猪群体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且发病急、致死率较高,本病主要特征是可见病猪排出黄色、稀便,病猪多急性死亡;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有发生肠炎与败血症的变化;实验室镜检在肠道内容物中可以发现大肠杆菌的存在。(3)与仔猪白痢进行鉴别诊断:仔猪白痢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常见发生在日龄 10 30 d 的仔猪群体中,疾病特征表现在病猪下痢,排出粪便为灰白色、粥样,并不呈水状便,亦无呕吐症状表现;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检查可见病变多是发生在胃与小肠前段,胃部有显著肿胀表现,胃内并无较多容物,进行实验室镜检,可以在内容物中发现有大肠杆菌的存在。2022 年第 12 期(总第 253 期)试验研究83.3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兽医将猪传染性胃肠炎归属于霍乱的范畴,提出对本病的辩证治疗要以清热、燥湿为基本原则;通过祛除湿邪、醒脾胃,可以促进机体运化功能的恢复;通过消解热邪、清理肠道,能够使胃肠的泌清浊功能得到促进。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较单一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林建坤等人的研究报道显示6,使用中药方剂“胃肠宁”可起到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良好的预防作用,方中采用党参、茯苓和白术来健脾益气渗湿,生姜、陈皮则能温中、健脾、行气、止呕,诃子能够涩肠止泻,综合多药方配伍,能够发挥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和燥湿止泻等功效。本试验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病猪结束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7.56%,对照组为 85.3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提示中药有在内部对病猪机体进行调理性治疗的作用,继而可以从整体上有效增强病猪的机体抵抗力,结合西药药效驱逐出病毒,获得更佳的治疗结局。本试验中对猪传染性胃肠炎采取的中药为乌梅散加减方,遵循了治疗该病需要以: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理气健脾的基本原则,乌梅散主要组成方剂是黄连、黄芩、诃子、熟艾、板蓝根、六神曲与土茯苓,再辅以甘草做诸药的调和,最后再以乌梅作为药引。其中,乌梅作为主要方剂,起到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的作用;诃子能够涩敛大肠;黄连、土茯苓与板蓝根的加入能够起到清热解毒与燥湿止泻的作用,熟艾的应用目的在于散寒止痛,最后以甘草的加入进行诸药调和,综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用。此外,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还,得益于乌梅散能够对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繁殖加以有力抑制。基于传统乌梅散,加入甘草、土茯苓和板蓝根等药物,又可发挥出甘草中甘草酸、甘草素的肠胃黏膜保护作用,土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利尿、镇静等作用,共同辅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在本次试验中也得到印证。数据结果表明:治疗组病猪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76%,相比较于对照组的 26.83%要更低,差异统计学显著(P 0.05)。说明相比较于单一采用西药治疗而言,中药的加入使用并不会额外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反而更有利于舒缓西药的不良反应,保证对病猪治疗的安全性。3.4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1)提倡自繁自养,杜绝从有病发生的地区购进猪只,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传入;若有购进猪只的刚需,则要避开疫区或发病猪场;对所有新购进猪只都要先进行集中的隔离饲养观察,保证无病之后才可混合饲养;加强对猪群的饲养和管理,尤其是注意在寒冷、干燥的冬、春两季时,做好猪舍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猪舍、器具等的消毒工作;日常也要注意将免疫增强剂添加到猪各个阶段的饲料中,从而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与对疾病的抵抗力。(2)做好免疫接种举措,尤其是强调对规模养猪场以及老疫区的接种防疫举措,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进行接种免疫;母猪在产前 6周时和产前 2 周时各加强接种 1 次,每次 1 ml,这样有利于产后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初生仔猪立即口服 0.5 ml,于 4 5 d 后便可产生主动免疫7。综上述分析可知,中西药联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明确且安全性好。参考文献:1 刘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及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4):184-185.2 李 文 莲.猪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的 诊 治J.国 外 畜 牧 学(猪 与禽),2021,41(5):65-66.3 刘守福,王艳,丁鹏,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6):17-18.4 杨录.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4):84,90.5 卜建军.中药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应用解析J.中兽医学杂志,2021(7):40-41.6 林建坤,马寿欣,王中杰.中药方剂胃肠宁预防断奶仔猪传染性胃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