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快速开展,无疑说明了农民对健康保障制度的迫切需要,也说明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形成,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成为今后农民的一项长期健康保障制度。然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制度设计、机制运行方面的缺乏和不到位也导致了新农合吸引力下降。本文分析了目前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与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在健康保障领域的一个创举,建国后,它为解决农村地区的健康保健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到2023年,要在全国农村根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1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历程1.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与开展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产生和开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就办起了群众集股的医疗合作组织。1944年因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病流行,边区政府应群众要求委托当时的商业销售机构——群众合作社,办理合作医疗。资金由群众合作社和保健药社投资,并吸纳团体和私人股金,政府也赠送一些药材,是一种民办公助的医疗机构。这就是合作医疗的萌芽。1955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的卫生保健站。这些保健站采取社员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公益金补助相结合的方法,建起了合作医疗制度。196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推广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掀起了兴办合作医疗的高潮。这标志着合作医疗的成熟。1.2农村合作医疗的滑坡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阔农村地区重新恢复到自费医疗的道路上。大局部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的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人口面临的生活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大增加,其中疾病风险成为最大风险,农村特困群体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并存,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1.3合作医疗的恢复和开展为了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切实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保障农民健康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到2023年,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