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416685

大小:26.71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 制度 建设中 存在 问题 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试析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年 级: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号: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论是在制度设计、政府角色、基金使用,还是在医疗系统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需要从完善制度、强化政府责任、标准基金运用流程、大力建设农村根底医疗设施来加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政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开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组织、引导、支持,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建立以来,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继续完善、改良,以更好的为广阔农民群众的健康效劳。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策略,使这一惠民制度更加完善。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与对策 目 录 内容提要 1 引言 3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3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4 (一)政府政策宣传不到位 4 (二)制度标准工作跟不上 4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难且资金应用不合理 5 1.基金的筹集方面 5 2.基金的运用方面 5 (四)保障水平偏低 6 (五)农村根底设施落后,公共卫生体系薄弱 6 三、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6 (一)明确政府责任 6 1.明确政府责任,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财政保障 6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6 3.完善相应法规 7 (二)健全制度 7 (三)改善基金筹集和运用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7 1.创新筹资制度,拓展筹资渠道 7 2.合理运用基金,提高保障水平 7 (四)加大根底设施建设,注重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 8 1.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8 2.大力培养农村卫生人才 8 3.注重农村卫生人员医德的标准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试析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开展迅速,广阔农村在根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根底上,正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然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开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增大。在当前,“看病难〞已成为我国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于占全国人口68%的农民来说尤为沉重,这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8O%主要集中于城市,城市中又有8O%的资源集中于大医院。根据2023年全国卫生效劳调查显示:2023年农民生病2周内未就诊人数比例为45.8%,而1998年为33.2%。城乡人均寿命:城市为75.21岁,农村那么为69.55岁,相差5.66岁。 在我国广阔农村缺医少药、看病困难,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农民根本生存健康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开展和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决定在全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23年开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不但结束了过去农民卫生健康缺乏有效制度保障的历史,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23年l0月,中央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该制度是2023年初进行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对传统的合作医疗,被称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已经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0个县〔市〕进行试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只是对原有合作医疗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各地根据经济形势和当地具体情况,在原有的根底上进行再创造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当地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合作医疗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试点初期,每个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出资10元,再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为其出资20元。从2023年起,每个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出资额不变,仍为10元,而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增加到40元,这样每个农民的筹资额增加到50元。 第二,农户可以自由选择到不同定点医院就诊的方法,打破了一些地方医疗单位的垄断经营,通过农民的选择促进了医院改良医疗质量和效劳态度。促进医疗效劳机构的良性开展。 第三,实行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保证了医疗救助工作的落实,而且扩大了贫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医疗共济的时机。 第四,各地在试点中,探索制定了适合当地情况的“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等根本可行的医疗补贴报销制度,既保证了大病统筹,又照顾到扩大受益面。 第五,合作医疗资金在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监督下,采取管办别离、封闭运行、计算机管理、公开透明等方法,有利于防止挪用、套取、侵占合作医疗资金的倾向。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卫生根底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社会和相关部门关注。 (一)政府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初期,许多县(市)为了到达规定的参合率,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一般都是县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合管办印刷宣传品、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层层落实,可以说宣传的力度和本钱够大够高。但经过调查发现: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并不到位,他们只知道交10元钱看病就能报销局部医药费。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的实施细那么,特别是参合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去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需要办理哪些转诊手续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知之甚少。还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参合率,过分夸大合作医疗的好处,使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有过高的期望,一旦发现现实和承诺不符合,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下一年参合的积极性受挫。另外,有些工作人员在推行制度时缺乏耐心,执行时态度强硬,导致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而社会保障向来讲究“立法先行,推行在后〞的原那么,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历来缺乏法律保障,这使得很多行为无法可依,很多措施无法贯彻,制度的稳定性遭遇挑战。 (二)制度标准工作跟不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自愿参加〞和“大病统筹〞为根本原那么,在2023年试点以来,这两项原那么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是自愿参加,在实际推行中出现两种问题:一是,逆向选择问题,也就是健康状况差的人群愿意参加,但是健康状况好的人群不愿意参加,导致参合人群减少、质量下降、赔付比例偏高;二是,自愿参加并按规定缴纳费用的机制,实质上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为地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这就让贫困居民,特别是那些最需要补助的社会群体由于缴费能力缺乏而无法参加。 而对于“大病统筹〞而言,此原那么实际上忽略了大多数农村居民口根本医疗的需求,而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一般不属于大病,而这些病的治疗费用上很多农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保大病〞不可防止就要降低覆盖率,抬高起付线,导致窄受益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报销住院费用为主,容易诱导农民患小病就住院治疗,浪费医疗资源。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难且资金应用不合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效运行的根本条件,实际运作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稳定的筹资 1.基金的筹集方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向农民筹资难。出于经验性的心理机制,由于以往政府的资金曾经说给但是不到位或被滥用,影响了向农民筹资;其次是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即政府假设没有资金投入,农民对自己资金的投入缺乏平安感,而政府有了资金投入,农民唯恐这笔钱是政府用来钓鱼的;地方财政筹资难,农村乡县政府普遍财源缺乏,再加上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财力更加捉襟见肘,使其不能及时足额补偿农民的医药费;统筹层次低,筹资本钱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是县级统筹,统筹层次过低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筹资本钱高、效率低下。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每收取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至少要消耗本钱1元。 2.基金的运用方面 基金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基金滥用和基金沉淀并存的困境。基金滥用一方面来自需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便了农民的就医治病,加强了农民的就医意愿,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率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存在医疗效劳主体为了自身目的而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提供了超出疾病实际需要的过度效劳的行为,即所谓的供方诱导需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被称为农民的“保命钱〞,鉴于此,各地基金运用非常谨慎,对于报销的范围、比例、手续等要求严苛,唯恐稍稍放开就透支了基金,于是各地偏向于从紧使用基金,造成基金大量沉淀,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发挥的作用减少,效率下降。 (四)保障水平偏低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不高,报销限制严格,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的补偿水平不高,导致农民实际保障水平偏低。制度运行之初,出于平安性考虑,平均的住院费用补助率以及补偿“封顶线〞普遍偏低,当农民遭遇大病风险时,较高的自负比例和较低的报销比例,使得他们实际获得的保障非常有限,再加上相当局部医疗效劳工程和药品被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之外,难以保证农民得到优良的根本医疗效劳。因此,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距离帮助农村摆脱因病致贫的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五)农村根底设施落后,公共卫生体系薄弱 一直以来,由于国家重视不够,投入缺乏,使得农村卫生根底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卫生资源分配与需求是“倒三角形〞,很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对卫生事业重视不够,以致投入逐年减少,而且,很多乡镇设备陈旧、人才流失,还有很多村卫生室既无固定资金来源,又无专职人员,从业人员亦农亦医,素质不高,致使医疗水平普遍较差。另外,政府用于农村公共卫生的经费主要用于“养人〞,没有资金开展预防保健业务和维持卫生机构设施的修购,预防保健机构主要通过有偿效劳补充政府资金的缺乏。这已成为严重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效劳质量和公平性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要长期推行的制度,它对于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统筹城乡开展和实现和谐社会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面对出现的问题需要积极需求解决之道。 (一)明确政府责任 1.明确政府责任,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财政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中央财政能否为广阔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承当更多的筹资责任,主要不是经济实力问题,而是财政分配的政治意愿问题。任何领域的资金分配,都可以遵循一般的“等边际原理〞。越是稀缺的,供需缺口越大的,追加投资的收益率越高。由此,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广阔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尽量补齐筹资缺口。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宣传的关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