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41184

大小:17.9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1-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3 深入 推进 新型 工业化 产业 示范 基地 建设 指导 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下面是意见的详细内容。   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规〔2023〕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方案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商务厅(局):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简称“示范基地〞)是指按照新型工业化内涵要求建设提升、到达先进水平的产业集聚区。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3、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重大区域开展战略等有关部署,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立和经验推广,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区标准开展和提质增效,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开展新理念和新要求,以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平安为导向,通过实施分级、分类指导,加强动态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稳固提升已有优势,加快培育开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从培育、创立、提升到打造卓越的示范基地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区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支撑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坚持协同创新开展。鼓励示范基地营造利于创新要素集聚和紧密协作的环境与平台,加快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示范基地步入创新驱动的开展轨道。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产业交流,提高示范基地国际化水平。   坚持集群集约开展。引导不同行业和地区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差异化开展的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要素集约高效利用,提高示范基地投入产出强度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智能融合开展。加快推动示范基地与“互联网+〞融合开展,推进示范基地企业生产和园区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工业互联网,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开展的示范平台。   坚持绿色平安开展。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示范基地节能减排降耗,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平安生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走绿色、平安、可持续的开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示范基地培育、创立、提升体系不断完善,启动示范基地卓越提升方案,示范基地的开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在我国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到2023年,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从现有的333家稳步提升到400家左右,开展一批专业化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形成10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到2023年,示范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卓越提升方案取得明显进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和支撑。   二、明确开展方向,提升示范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   按照新型工业化开展新内涵和新要求,深入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开展水平,加快形成新型工业化开展新格局。   (一)加强创新开展,增强竞争新优势   引导示范基地完善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各创新主体紧密协作的创新网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实现开展动力转换。依托国家级示范基地,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根底平台和效劳支撑中心,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形成假设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支持示范基地采取品牌共享、合作共建、整合托管等方式,探索跨区域合作开展新模式,增强示范基地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示范基地企业承担国家科技方案(专项、基金等)任务、参与标准制定,引导企业围绕创新开展开展并购重组,提高整合运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依托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支持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群众创业、万众创新效劳平台,加强创新资源共享,推广新型创业孵化模式,鼓励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二)培育优势集群,推动高端化开展   落实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区域开展战略的有关要求,围绕中国制造2023重点领域,结合示范基地自身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培育创新动力强劲、特色优势突出、平台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东部地区开放创新的新高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跨区域产业转移合作的主要载体。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产业工程优先向示范基地集中,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开展,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内部合作机制,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建设,支持专特优精单项冠军企业开展。推动示范基地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高区域品牌国际影响力。支持示范基地完善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处置不符合标准且长期亏损的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优化结构,开展迈向中高端。促进示范基地产业集群与周边地区建立更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依托城市效劳功能进一步吸引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以示范基地为核心枢纽,建立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各环节协同开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推动智能开展,引领转型升级   鼓励示范基地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加快推进示范基地与“互联网+〞融合开展,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国家级示范基地要率先推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开展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示范基地建立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公共效劳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应用,开展网络实时诊断、流程优化再造、产品质量追溯、云效劳等新型效劳。加快新型网络化智能工厂建设,开展网络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建立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回收利用等全环节管理、全过程追溯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级。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推动园区智能化管理,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示范基地。   (四)推行绿色制造,实现可持续开展   鼓励示范基地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推动产品、工厂、园区绿色化开展,打造绿色供应链。优先选择一批根底条件好、代表性强的示范基地,推行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示范基地能源需求侧综合治理,建设集中供能、“三废〞集中处理等节能减排公共根底设施,严格建设工程环保准入门槛,严禁开展不符合环境容量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开发建设。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展锅炉、电机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托示范基地探索用能、用水、排污、碳排放交易试点,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设置示范基地工程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各类工业用地标准,引导企业增容改造,鼓励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示范基地平安生产根底能力建设,建立风险识别、质量追溯和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平安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健全平安生产体系。   三、加强统筹指导,完善示范基地体系建设   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指导和支持,总结推广示范基地创立经验,按照“培育一批、创立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梯度推进,进一步完善示范基地体系建设。   (一)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鼓励各省(市、区)发挥地方积极性,选择有开展根底和成长空间的产业集聚区,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统筹规划、集中资源,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推动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加快做大做强,推动专业化细分领域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加快做精做优。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示范基地的储藏,带动地方经济开展。   (二)创立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的示范基地   完善省级示范基地创立的标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突出新型工业化示范要求,创立一批省级示范基地,加强对省级示范基地的管理,建立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突出奖惩鼓励导向,引导省级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平安开展水平。在省级示范基地的根底上,按照国家级示范基地的标准,好中选优,遴选创立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参与更高层次合作与竞争。   (三)提升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示范基地   加强对国家级示范基地开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质量评价,进行分级分类指导,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引领带动效应更加突出。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方案,优选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示范基地,与国际先进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加强交流合作,集中各方资源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四、推进产业升级,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   结合各类型示范基地的行业领域特点和提升开展需求,明确转型升级的重点和方向,打通关键开展环节,解决开展瓶颈问题,提高产业层次水平,进一步发挥示范基地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强链〞、“补链〞,鼓励示范基地培育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度强和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推动其与配套零部件企业集聚开展。推动示范基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支持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制造。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鼓励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远程运维效劳等效劳型制造新模式。推动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领域的示范基地进一步放大中国“名片〞效应;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领域的示范基地;加快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优势领域示范基地的转型升级;依托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四基〞企业集聚区。   (二)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加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根底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效劳、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智能硬件、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卫星通信导航、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产品和效劳的研发创新及应用,开展检验检测、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专利代理、科技咨询、创业培训等公共效劳平台,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打造一批协同开展的优势产业链,构筑从根底研究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链。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加强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协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增强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效劳能力。   (三)原材料示范基地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品种结构调整,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开展新材料产业。积极推进行业间的链接共生,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污染治理,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开展。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和标准,严格平安生产管理,健全平安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开展预警体系,标准投资活动,推动企业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消费品示范基地   积极适应新的消费方式变化,针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改善供应结构,在示范基地实施“三品〞战略,创新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品质,创立优质产品品牌。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产品关键工序智能化和供应链优化管理,围绕终端市场,加强展示平台和立体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工商业设计、时尚创意机构,提高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五)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进一步突出示范基地的军民融合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高端迈进。军工资源密集的示范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