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影响了企业研发投入吗_何源.pdf
下载文档

ID:400989

大小:1.20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董事会 成员 地位 差异 影响 企业 研发 投入
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影响了企业研发投入吗何源邢天才刘超(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在“关系本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企业董事会存在以地位为基础的非正式制度,与董事会决策的制定密切相关。本文以 年中国沪深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托非正式制度下的差序格局,实证检验了企业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关系在非两职合一企业中更加明显,但不受公司产权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董事会成员的视角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董事会成员关系的理解,也为企业如何安排董事会成员的构成提供了有益参考。【关键词】董事会;地位差异;研发投入;非正式制度一、引言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熊彼特,),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李金辉,)。年,国家发布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要长期坚持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而后又于 年发布 中国国家专利事业发展战略(),设立了专利申请数量需达到 万件,规模企业专利申请比率需达到 的目标。同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需要达到以上。各创新成果量化指标的设立,进一步体现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并不乐观,根据 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统计,年,中国共有 家企业入选全球研发投资公司 强。入围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远低于 强企业的均值.。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明显处于劣势(朱承亮和王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创新活动的实现离不开充足的人财物力支持,但近年来,不少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研发投资不足的问题(张妮和李晓彤,)。在此背景下,寻找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因素逐渐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作为企业创新的制度基础,公司治理对提升研发力度,建立长效研发投入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鲁桐和党印,)。因此学者们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切入,探究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董事会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引领者,与公司创新投资决策的制定存在必然联系,因而成为首要研究对象。已有研究主要从董事会正式结构的视角分析了个人特征,团队特征以及制度安排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学者们主要探讨董事长的年龄(王健忠,)、性别(仇荣国,)、相关背景(刘冀徽等,)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但这类研究没有考虑其他董事可能产生的作用。在团队特征方面,学者们关注到董事团队成员性别(和,;蔡明宏等,)、年龄(陈健等,)、学历(和,)、技术专业(陈健等,;龚红和彭玉瑶,)等与企业研发投入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但因对团队特征变量的衡量标准不一,部分研究得到的结论彼此矛盾。如在董事会性别特征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上,有学者认为女性董事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和,;余伟和郭小艺,),但也有学者发现其会产生抑制作用(蔡明宏等,)。再如,在技术专业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上,陈建等()发现具有技术专业董事的董事会能够促进企业研发,但龚红和彭玉瑶()则指出这类董事会因注重研发的高风险和短期绩效而采取短期行为,减弱企业的创新。在制度安排方面,学者们主要从独立董事制度(和,)、和董事长两职合一(和,)等方面探究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但上述研究仅考察董事会正式制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而忽略了董事会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实际上,相对于前者,后者与董事会成员结构及运行机制关系往往更紧密,对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也更加广泛(,)。首先,在中国的关系本位社会中,部分董事可能因个人掌握着丰富资源而得到认可。已有研究发现在中国上市公司中,部分董事由于具有外部兼职或担任政治职务,能够为企业争取政策优惠、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商业情报,因此容易在董事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武立冬等,),这将促使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的形成(薛坤坤等,)。此外,任职期较长的董事,往往为企业做出了较多的贡献,因此容易在董事会中获得一定的地位(杜兴强等,)。其次,在组织中,只有当正式制度没有明确赋予成员层级差异时,组织成员才会基于预期地位差异而自发形成非正式制度(和,)。根据 公司法 规定,董事会决议的过程中,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董事长也只是会议的召集者和主持者,并不具备改变其他董事成员选择的权力。这表明依托职位形成的正式制度赋予了所有董事成员相同的决策权,不存在层级差异。因此,董事会成员容易自发形成非正式等级制度,主要表现为地位较低的董事顺从于地位较高的董事(和,),这将对董事会决策与监督职能的履行产生影响。最后,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现状下,董事会对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往往较低,非正式制度通常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王凯和常维,)。针对董事会地位差异这一非正式制度,已有研究发现其既能促进各董事协调合作,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谢永珍等,);又会导致董事会内部分歧,并引发成员地位冲突(武立东等,)。可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无疑也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关系本位的独特社会背景,研究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将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中,由于正式制度赋予董事长更高的权力,导致作为非正式制度的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减弱,但两者关系是否显著与公司产权性质无关。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首次考察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丰富了董事会非正式制度的经济后果,拓展了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第二,已有文献将董事会视为整体,考察董事会性别及教育背景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陈健等,)。本文则从董事个体出发,考察董事会内部成员地位差异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并在设计解释变量指标时综合考虑董事兼职情况、任职周期及政治关联度三方面因素,有助于深入揭示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三,本文还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能够抑制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这为优化企业领导权结构提供了一定启示。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期望状态理论()指出群体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个体所掌控的商业资源(,);二是个体具有的政治资源(和,);三是个体做出的组织贡献(等,)。已有研究表明,拥有丰富商业资源的董事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情报、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经营经验(刘浩等,),具有政治关联的董事则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张川等,),这些资源为董事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等,)。在董事会组建完成后,背景雄厚的董事往往通过展示其享有的商业资源和政治资源以获取其他董事的认可,而为组织做出较多贡献的董事本身更容易获得其他成员的尊重(刘松博和李育辉,),董事会成员的地位差异随之形成(武立东等,)。由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形成的隐性秩序,能够明确决策目标并提升董事会成员的行为整合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现有文献从制度化的角度研究企业创新后发现,决策时具备明确的制度能够提升沟通效率并降低多重领导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企业设定清晰的创新目标(李垣,)。而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通过细分目标市场、建立长期战略以及完善风险控制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 力,从 而 促 进 企 业 进 行 创 新 投 入(等,)。因此,就需要董事会提升开会效率,以集思广益并制定合理的创新目标。而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将推动董事会内部形成非正式的规则或秩序(,),这种规则或秩序将明确高地位董事的领导地位,并使得低地位董事选择顺从高地位董事的领导(等,;王晓亮和邓可斌,),从而减缓由于多重领导造成的决策目标不明确,最终促进企业的创新。此外,由于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企业在开展这类活动时,需要决 策 者 对 企 业 整 体 和 外 部 环 境 具 有 全 面 的 感 知(和,),否 则 企 业 难 以 创 新 成 功(等,)。根据行为整合理论,组织团队能够通过高效的信息交换增长成员的专业知识,并提升其对外部环境及企业物质资源的认知(胡保亮等,)。而董事会在进行决策时,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形成的秩序将赋予董事会成员不同的话语权,并形成差而有序,序而有尊的交流氛围,使得各类信息、观点得到充分讨论。这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在有限的会议时间内全面掌握创新决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提高创新决策治理,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最终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但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也可能会造成组织行为僵化,使董事会在决策时无法准确识别高质量的创新项目,从而降低企业对创新项目的投入。首先,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地位的董事往往被认为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因此处于低地位的董事通常更愿意遵从具有高地位董事的意见。但与其他决策相比,创新决策具有专业性强、制定难度高、投入周期长、决策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决策者具 备 高 水 平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决 策 能 力(,;和,;等,)。当高地位董事决策时,由于自身偏好的不同或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减少对陌生领域创新决策的关注或者无法做出创新决策,而地位差异会使低地位董事认可高地位董事的决策,不愿提出异议,这将导致企业创新项目减少,研 发 投 入 降 低。其 次,根 据 展 望 理 论(),人在做出行动前会优先设立心理预期,若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人们会表现出消极情绪。对于高地位董事而言,其对自身观点具有较高的自信,通常预期其观点能够被其他董事接纳。此时若遭遇其他董事的质疑,这类董事会因事实结果未达预期而对提出质疑的低地位董事心生厌恶。因此,即便低地位董事并不满意高地位董事的创新决策,为避免部分自尊心较强的高地位董事的敌意(等,)甚 至 采 取 打 压 措 施(和,),也会选择顺从高地位董事的意见。这样高度一致的服从原则很可能导致有关创新项目的主观评价没有机会得到考虑,从而降低企业对于不熟悉的创新项目通过决策的可能性。最后,由于创新项目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对于创新项目的交流本身要比其他项目更加困难(李垣,),当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较大时,即使处于低地位的董事提出不同的见解,处于高地位的董事可能会基于自身心理优势而对处于低地位董事的观点不屑一顾(武立东,),这更进一步增加了关于创新项目的交流难度,甚至当低地位的董事表现得过于积极时,高地位董事可能会对创新项目产生偏见,从而拒绝投入更多的资金到研发项目中。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竞争性假设: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能够阻碍企业研发投入。三、研究设计(一)数据和样本选取考虑到研究的全面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以中国沪深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 年的数据,探究企业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 及 数据库,另有少部分数据由手工搜集获得。本文对数据做如下处理:()剔除,公司;()剔除归属于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已经破产和退市的企业样本;()剔除存在数据缺失的企业样本。(二)变量选择和定义 研发投入强度参考郭玥()、赵世芳等()的做法,本文采用研发支出占总资产的比重衡量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研发投入的缺失值以 代替。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对于地位差异而言,其量化方式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难点。已有研究表明,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董事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刘浩等,),公司则往往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从董事会的运行机制来看,董事也代表着股东的利益。因此,从股东的立场出发,为了能够使公司获取更多的资源,股东倾向于聘任具有更多资源和丰富经验的董事。在此基础上,当具有不同资源和经验的董事汇集,就形成了董事会成员地位差异。基于上述分析,根据现有研究,本文认为以下三种指标既能够代表股东利益又能够展示董事会成员由于资源和经验所形成的地位上的差异。具体包括:()董事会成员的商业资源。现有研究表明董事掌握的商业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