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淤积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思考_黄观平.pdf
下载文档

ID:400959

大小:1.5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运河 溪水 流域 淤积 污染 河道 生态 修复 思考 黄观平
SHANXI WATER RESOURCES山西水利山西水利山西水利东 引 运 河寒溪 水 流 域 淤 积 污 染 河 道 生 态 修 复 思 考黄观平(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广东东莞523000)摘要 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控制流域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的一部分,各级河道 321 条。文章在分析河道水环境基础上,发现河流存在水环境容量不足、内源污染严重、河道空间被挤占、河道水源缺失和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等环境问题,并对河道淤积厚度及底泥含水率、营养物质污染情况、重金属污染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合防洪排涝和环保需求,提出对相关河道进行清淤、清障、疏浚,进一步分析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关键词 水环境;内源污染;底泥;清淤;河道污染中图分类号 TV8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7042(2022)10-0038-021工程概况东引运河樟村断面控制流域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东引运河寒溪水流域的一部分,各级河道 321 条,流域总面积 843.13km2,东邻石马河流域塘夏镇、樟木头镇,南接茅洲河流域深圳市光明新区。本区属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明显,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温差幅度小,无霜期长。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1 831.7 mm,年最大降水量2 710.9 mm,年最小降水量 1 416.7 mm,39 月年平均降水量 1 606.1 mm,平均暴雨天数 8.2 d。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49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84%90%,连续最大 4 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 58 月,占年降水量的60%65%,最大月降水量多出现于 68月。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 196 mm。由于流域地处沿海,511 月间常受台风影响,尤以 79 月居多,平均每年台风发生次数达 2.8 次,风灾较严重的地区是珠江口一带。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残坡积层(Qedl)、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系(J)泥质粉砂岩。2水环境存在问题分析2.1水环境容量不足,水污染形势严峻流域主要污染来源为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河涌晴天纳污、雨天排涝,水环境容量不足,主干河道仁和水及其支流河涌水质均为劣V 类,多数河道呈现黑臭甚至重度黑臭状态,严重影响常平镇城市形象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2.2内源污染严重,黑臭底泥淤积各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情况,除对防洪排涝通道造成阻碍外,底泥作为河道水体环境的沉积物,因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河道水环境重要的二次污染源。2.3河道空间被挤占,生态系统孱弱支流河涌穿城而过,沿岸空间被临河而建的房屋、道路或其他建筑挤占,加之水污染严重,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为干扰过度,自净能力丧失。2.4河道水源缺失,水动力不足支流河涌均为由泵站、排站控制的排渠,河涌内缺少基本的生态流量,河涌水源多靠沿途污水补给,下游闸站在枯水期处于关闭状态,站前水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水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河涌黑臭现象;加之,截污控源工程实施后,河道几近丧失水源。2.5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能效不足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整个城市建设迅速,但区域内管网建设不完善,仍以合流制为主,污水直排、散排现象普遍,致使城市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污水主干管网建成时间较长,长期满水承压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缺陷问题,外水(河水、地下水、雨水)挤占河道空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未能有效发挥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与实际污水产生量不匹配,亟需扩建。2.6水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控有待完善关于地方水环境保护的财税、产业、价格和投资河道整治38山 西 水 利2022 年 10 月 2022 年第 10 期政策以及环境保护法、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众多中小型企业未有效纳入管控范围,环境监管执法能力薄弱,与污染源日常监管实际需求差距很大。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廉等问题长期存在,水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洪体制、机制有待完善。3底泥现状分析3.1淤积厚度及含水率河涌底泥厚度在 0.11.6 m 之间,主要集中在0.40.8 m 之间。检测点位底泥的平均含水率为 42.17%;pH 值介于 4.77.9 之间,平均值为 6.56,土壤化学特性总体偏酸性。3.2营养物质污染情况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各河道底泥氮、磷营养盐污染现状,评价公式如下:Si=Ci/CsFF=F2+F2max1/2式中:Si单项评价指数或标准指数;Ci评价因子 i 的实测值,mg/kg;Cs评价因子 i 的评价标准值:Cs(TN)取670 mg/kg,Cs(TP)取 440 mg/kg;FF综合污染指数;FCs(TN)和 Cs(TP)的平均值;FmaxCi(TN)和 Ci(TP)中最大项值。底泥营养物质分级评价标准见表 1。表 1底泥营养物质分级评价标准根据底泥检测结果,常平镇境内河涌总磷介于 0.111.27 g/kg 之间,平均值为 0.55;总氮在 0.051.17 g/kg之间,平均值为 0.33 g/kg;有机质在 1.2444.3 g/kg 之间,平均值为 14.51 g/kg。具体评价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常平镇河涌底泥营养物质检测结果根据STN评价结果,常平镇境内中度污染河涌占5%,轻度污染河涌占 15%,清洁河涌占比 80%;由 STP评价结果,常平镇境内重度污染河流占 35%,中度污染占15%,轻度污染占 35%,清洁占 15%;根据 FF 评价结果,常平镇境内重度污染河涌 15%,中度污染占 10%,轻度污染占 10%,清洁底泥占 65%。总体来看,常平镇河涌底泥总磷的污染程度大于总氮。3.3重金属污染情况在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中,参考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作为评判标准。经分析,常平镇河涌重金属均达到建筑用地土壤二类用地标准,具体结果见表 3。表 3常平镇河涌底泥重金属指标评价表4底泥清淤工程分析评价大岭山镇内共有 42 条河道,其中石槽坑排渠、大塘加油站排渠等 14 条排渠整治由镇界统筹,不纳入本方案范围;另外石槽坑小排渠、沁林排渠等 12 条排渠无排污口或者已截污,同样不纳入本方案范围。除去流域内以上已开展清淤整治工作的河道,本次清淤清障河道总计 15 条,总河长 0.20 km,根据现场踏勘、底泥监测数据,其中马鞍山排渠、大坑洞排渠等 9 条河道底泥污染较轻,淤积程度较小,仅进行清障;其他6 条河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底泥淤积现象,底泥污染较严重,本次结合防洪排涝和环保需求,对梅林河等 6 条河道进行清淤疏浚。4.1基本地质条件(1)枫树坑排渠。枫树坑排渠清淤平均深度 0.5 m,清淤坡比 13,现状有挡土墙的河段为保证两岸挡墙的安全,清淤开挖始坡位置与两岸挡墙墙脚需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即清淤保护范围。195 县道下游段河段安全距离为 2.0 m,县道上游河段安全距离为 12 m,根据实际断面情况确定。清淤河长 3.327 km,清淤平均深度 0.5 m。清淤方式:195 县道下游段河面较宽,采用水上挖掘机开挖淤泥,装驳船转运至自卸评价指标评价等级STNSTPFFSTN1.0STP0.5FF1.0清洁1.0STN1.50.5STP1.01.0FF1.5轻度污染1.5STN2.01.0STP1.51.5FF2.0中度污染STN2.0STP1.2FF2.0重度污染项目检测指标含水率/%pH有机质/(g kg-1)总氮/(g kg-1)总磷/(g kg-1)硫化物/(mg kg-1)氟化物/(mg kg-1)总氰化物/(mg kg-1)最小值 19.60 4.71.240.050.110.2167.000.00最大值 69.40 7.944.301.171.27104.00648.000.00平均值 42.17 6.614.510.330.5539.43435.400.00项目砷铅总铬铜镍镉汞最小值2.3010.6027.0013.305.500.010.02最大值32.4085.80484.00703.00819.000.995.02平均值7.9935.94103.4378.0680.720.190.38超标情况 不超标 不超标 不要求 不超标 不超标 不超标 不超标检测指标/(mg kg-1)(下转第 45 页)河道整治39山 西 水 利2022 年 10 月 2022 年第 10 期式汽车,运至位于梅林河的淤泥处理厂。195 县道上游建成区河道,两岸已建挡土墙,河道较窄,两岸大部分无施工道路,采用小型挖掘机在河道内开挖,装运到自卸式汽车外运。上游段天然河道,河道较窄,两岸多为农田,采用长臂挖机岸上开挖,装运到自卸式汽车外运。(2)梅林河。梅林河两岸大部分为自然缓坡,清淤开挖始坡位置自缓坡底部起,清淤平均深度 0.8 m,清淤坡比 13,清淤河长 1.8 km。清淤方式采用水上挖机开挖淤泥,接泥驳船,运至右岸的淤泥处理厂。4.2工程措施分析拟清淤河道地面出露地层以有机质高液限黏土(CHO)及砂层为主,部分含大量生活垃圾,建议采用长臂挖机或水上挖机进行清淤,局部配合人工清淤,建议清淤措施见表 4。表 4河涌清淤措施建议表4.3施工工艺分析本工程为河底环保清淤,拟清除的主要是呈流塑-软塑状的软质污染淤泥,以及河道内被污染的砂层或淤泥质砂与垃圾,清淤深度多在 1 m 以下,对河道两岸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部分河段岸坡较陡,河道清淤后水流条件会产生一定变化,存在岸坡冲刷,建议对冲刷岸坡坡度较陡及清淤厚度大于 0.5 m 的岸坡段,采用抛石护脚或格宾挡墙护脚,局部段河道纵坡坡降大、水流急,建议对河底进行抗冲刷防护。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隐患河段的治理。对于河道边坡较陡的渠段,可以通过加大边坡开挖,放缓边坡。如边坡较高,可以设平台或分级开挖,减少边坡滑坡的可能性,或对河道进行侧墙浆砌石衬砌。(2)河道衬砌防冲刷措施。在地质条件允许以及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对河道改造多采用混凝土衬砌防冲刷措施。对于地质条件差,边坡容易滑坡的河段则考虑浆砌石衬砌。(3)完善河道配套建(构)筑物。对于交通桥涵等渠系建(构)筑物的建设,要以不影响过水为原则。需彻底清理雍水建(构)筑物、淤泥及工程残渣等,保证河道畅通。(4)加强河道日常维护,及时清理河道边坡上的杂物,及时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使河道水流畅通,减少淤积条件。5结语根据设计方案,本工程开挖后的弃土量约 14 万 m3,其土体类型主要为淤泥和各类垃圾,其次为砂层和少量的粉质粘土等。对于弃土点或底泥处置场的选址,应由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商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弃土选址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造成人为的地质灾害。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本工程部分位于东莞市区,河涌底部表层为流塑状浮泥,在运输过程中会滴漏、洒漏,对市区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建议对表部开挖后的浮泥进行固化后,再采用封闭车辆进行运输。作者简介 黄观平(1982-),女,2004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水利技术管理工程师。收稿日期 2022-08-01;修回日期 2022-09-15序号河涌名称河道类型推荐清淤方式1新兴路支渠明暗吸泥泵/人工清淤2木茶湖水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3新兴路排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4禾石路支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5黄泥塘排洪渠明渠长臂挖掘机6矮桥泵站干渠明渠长臂挖掘机7新龙底泵站干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8田尾泵站干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9鱼脚岭泵站干渠明渠长臂挖掘机10大洲排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11沙湖口排渠明渠长臂挖掘机12漱新排渠暗渠人工清淤13霞坑排洪渠暗渠人工清淤14沙湖口泵站干渠暗渠人工清淤15仁和水(KZ6)明渠水上挖掘机16旧龙底泵站干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17金杯路支渠明+暗长臂挖掘机/人工清淤政府的高度重视,汛情过后,汾河下游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始谋划,并正在分步实施。复核堤防防洪水位、改造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