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_陆哲锴.pdf
下载文档

ID:400869

大小:2.0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敦煌市 历史文化 遗产 保护 开发 研究 陆哲锴
14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4敦煌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不乏世界文化瑰宝。2021 年,敦煌人均生产总值 4.52 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 8.10 万元差距较大,敦煌亟须文化旅游产业引领城市经济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敦煌市为例,分析其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敦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同问题,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1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1 敦煌市历史文化资源概述敦煌市在 1986 年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甘肃省文物局、敦煌市人民政府文件及敦煌市志等资料,敦煌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8 处,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种。敦煌市历史文化涵盖丝路文化、军事防御体系、绿洲文化等不同类型,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1.2 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本研究利用八爪鱼采集器爬取百度地图开发平台的敦煌市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数据,并与文物局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相互佐证,利用 ArcGIS 平台将地理数据空间化。1.2.1 空间分布情况利用 ArcGIS 平台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敦煌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生成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热力图(见图 1)3。结果显示,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主要集中于敦煌城市建设区,沙漠戈壁地区分布较少。其中沙洲主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集中,在七里镇、莫高镇、转渠口镇等地较为集中,其他区域呈散点分布。1.2.2 空间格局总体特征利用 ArcGIS10.6 的方向分布(标准差椭圆)工具,摘要旅游产业是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收益的重要来源,但也被认为是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敦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敦煌历史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其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对照,总结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策略。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敦煌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甘肃省建设科技软科学项目“城乡建设与空间规划协同发展纲要研究”(JK2021-23)。DOI10.19892/ki.csjz.2023.04.40Abstract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but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 major cause of heritage destruction.This paper selects Dunhuang,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a famous tourist city in northwest China,as the research object,uses geospatial data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s historical elements,compares them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synergy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both.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development;heritage preservation;Dunhuang自 1982 年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1,与之并行的是高速城镇化。2021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64.72%,城市建设极大地冲击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城市建设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外部冲击,遗产开发则是内部消耗。旅游产业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收益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被认为是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静态保护无法满足遗产保护的可持续性要求,开发利用又可能造成遗产破坏,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愈发紧迫2。作者简介:陆哲锴(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nhuang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陆哲锴Lu Zhekai 2023.04/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147对敦煌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分析图(见图 2)。在此方法中,椭圆面积表示研究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集中或发散程度,椭圆扁率越大,说明方向特征越显著4。结果显示,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周边地域分布较为稀少,空间格局呈现东西走向。1.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1.3.1 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工作滞后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在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工作上积极性较差。酒泉作为敦煌市的代管市,仅公布了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敦煌市仅含 1 处。此外,敦煌市虽然是我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直至 2015 年才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导致敦煌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长期无法有计划地开展,出现了较长的迷茫期,对城市历史风貌造成较大的破坏。1.3.2 保护体系与法规制度不健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较为完善,但对于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仍较为薄弱5。结合前文所述的文物保护单位设立滞后情况,敦煌市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敦煌市已针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制定了保护条例,但仍缺少历史街区保护条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1.3.3 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保护困境敦煌市至今留存着大量古代烽燧、墓葬等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部分遗址位于沙漠戈壁之中,常年受到风沙侵蚀,且所处位置较为孤立,保护难度较大,破坏情况较为严重。除了风蚀外,敦煌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面临偶发强降雨及洪水的威胁。2 敦煌市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情况2.1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本研究利用八爪鱼采集器爬取百度地图开发平台和携程网的敦煌市旅游景区、博物馆等相关数据,去除重复数据及售票处等无效数据,作为敦煌市旅游资源空间分析的基础数据。2.1.1 空间分布情况利用 ArcGIS 平台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敦煌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生成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热力图(见图 3)。结果显示,敦煌市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建成区,沙洲主城区、莫高镇、月牙泉镇的分布较为集中。将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相互对照,发现两者的空间分布整体吻合,但旅游资源的分布更集中。由此可见,敦煌市部分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大漠戈壁地区,与城市建成区相去甚远,旅游开发条件苛刻。2.1.2 空间格局总体特征利用 ArcGIS10.6 的方向分布(标准差椭圆)工具,对敦煌市景区、博物馆等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生成敦煌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分析图(见图4)。结果显示,敦煌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市集中建成区,空间格局大体呈现东西走向。但由于市域西端的雅丹地质公园属自然地理类景区,造成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更为明显的方向性。由此证明,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同样应该思考其与生态环境、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2.2 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的现实问题2.2.1 原真性缺失、整体性认识不足敦煌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年)将小南街确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但目前小南街已拆迁改造为仿古商业步行街,破坏了原有的街区尺度,原真性严重缺失。此外,目前敦煌市对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局限于莫高窟、鸣沙山、玉门关等重要遗产,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敦煌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价值认识存在不足。2.2.2 自然山水格局与文化旅游资源缺乏融合敦煌市是典型的绿洲城市,有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市域内涵盖沙漠戈壁、湿地、丹霞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地貌。敦煌市行政边界热力值高 热力值低图例图例文物保护单位标准差椭圆敦煌市行政边界图 1历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热力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标准差椭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48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4如前文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可见,敦煌市部分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不融合,旅游发展存在自然地貌与人文景观融合价值的认识不足问题。3 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策略3.1 以保护为前提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之间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两者共赢,而这一协同关系的前提是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一旦历史遭受破坏,发展便失去了载体。第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在法规体系方面,做到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覆盖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规范遗产保护工作。在规划编制方面,动态更新现有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实施监督方面,成立遗产保护委员会,统筹遗产保护、管理、实施监督、评估体检等工作。第二,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相对分散,且部分遗产散布于戈壁之上的特点,成立由当地民众组成的志愿保护队伍,建立遗产现状信息收集和预警平台。将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与遗产保护工作挂钩,及时抢救受偶发自然灾害破坏的文化遗产。第三,加强公众参与保护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公众参与平台,既能了解历史空间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又能实现全民参与的实施监督机制。3.2 明确整体价值、分类保护发展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从城市整体角度明确敦煌市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等级体系,分清保护层次,厘清保护类型,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从规划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通过分级分类的方法明确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构建多样化的文旅路线,如绿洲文化线路、城址文化线路、宗教文化线路、丝路文化线路等。3.3 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共荣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与人类文化共同构成了敦煌市特有的“沙窟水洲城”城市历史格局。2021 年 3 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6。因此,敦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应当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探究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要素的关系,及时建设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共存的“一张图”,作为敦煌市整体文化生态格局保护的监督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塑造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繁荣共生的敦煌面貌,将敦煌市文旅发展提到全新的高度。4 结语目前,敦煌市面临着历史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对敦煌市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分析,梳理当前敦煌市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问题,提出了三点应对策略:一是完善保护机制,更新保护方法,加强公众参与,夯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二是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挖掘文化线索,打造特色文旅路线;三是加强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互融互通,全方位展现敦煌文化生态格局,提升文旅产业的发展层次。参考文献1 王若冰近十年我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