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友》2023年第12期案例分析聚焦主题铺垫设问,倾听对话“再讲一遍”一以“含参”反比例函数微专题教学为例周海燕(海安市海陵中学,江苏南通,226600)摘要:“含参”反比例函数问题的微专题教学要避免直接出示较难题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基于对较难题的深刻理解,精心选编学材,从简单出发、从特例出发、渐次生长、倾听追问,让学生在铺垫式问题的引导下自主获取解题进展,在少数学生率先讲解思路之后,教师不要急于“抢话”,应安排其他同学“再讲一遍”,以达到更多学生巩固理解的教学效果,也是一种积极的“让学”关键词:反比例函数;微专题教学;聚焦主题;铺垫设问“含参”函数问题是中考热点,针对这类问题复习备考也是各级教研的关注点.笔者有机会在学校集象上甚至一些更多类型的函数图象上,都是可以的.EA体教研活动中执教“含参”反比例函数微专题,全课围绕本地区两道较难题的“主线”在课堂上从特例出发、铺垫设问、渐次生长、对话追问、学生自主攻克难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整理该课教学设计,并就微专题教学提出一些思考,,提供研讨.1中考“含参”反比例函数微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引例出发,开放探究问题1(引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点A(1,6),B(3,2).(1)若某函数图象同时经过A,B两点,你想到哪种类型的函数图象?(2)如图1,直线AB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B,求AE,BF的长.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点所在的直线(一次函数图象)解析式是能被确定的,或这两个点所在的双曲线(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也是能确定的.第(2)问学生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分别求出E,F两点坐标,然后计算出AE、BF的长,这里主要是隐含着AE=BF的等量关系.第(3)问可以引导学生将△ABC转化为△AOB面积的两倍,接着将△AOB的面积转化为梯形ABNM的面积(如图3),就能顺利解出答案.6教学环节(二)拾级而上,走向一般X问题2如图4,直线y=kix+b与双曲线y=一(b>0)在第一象限相交于A,B两点,直线0A,OBBMNF图3EABOF图1(3)如图2,设直线OB与双曲线y=X交点为C,连接AC,求△ABC的面积.教学组织:第(1)问是一道开放式问题,学生应该能先想到这两个点都在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如果有学生指出这两个点也可在二次函数图与曲线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C,D.(1)如图4,直线AB与x,y轴分别交于F,E两B点,求证:AE=BF.0F图26的另一于H,G两点,可得CD//AB,求证:CG=BF.EABHFDG图4(2)在(1)的基础上,直线CD与α,y轴分别交2023.12_27AMBHFDNG图5《数学之友》(3)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