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657期2023年第27期(9月下)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旧城市道路建设经历了早期建设窗口期后,在物流、客运、通勤需求等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其营运能力已无法满足当前交通量需求,且由于超载现象的层出不穷,道路出现开裂、塌陷、剥落等各类病害,一方面影响了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目前,旧路加铺成为既有道路改扩建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旧路基础与面层承载力与新建道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其平整度传递特性,将对改善旧路加铺施工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对于道路平整度相关研究,大量学者通过试验、调研、理论计算等方式,获得了很多有益结论。孟志琴[1]对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加以分析,并给出了控制平整度的有效方案;鲁斌等[2]以某公路工程A标段为工程背景,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与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并总结了平整度的有效检测方法;王鑫[3]采用实例分析方法,对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策略展开研究,总结了严格遵照技术标准、贯彻精细化管理、引入新技术辅助施工、做好现场监督检查的四点经验;苏建明等[4]对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控制指标较差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刘凯[5]对三柳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平整度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据监测、设备控制、材料运输、摊铺控制等因素对平整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人工修正与收面控制措施。目前大量的研究仅集中于新建道路的平整度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而对旧路加铺情况下的平整度传递特性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为背景,对旧路加铺情况下平整度传递特性加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平整度控制方法,希望相关研究结论能够为同类道路施工提供参考。1工程概况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中山沙朗立交,终点位于中山市三乡古鹤花坛,全长32.304km,原道路于1995年建成通车,2010—2011年进行了“白改黑”路面维修改造,通车至今。本项目的实际改造范围自北向南分为两段,第一段为沙朗(K2639+498.02)至中山三桥(K2648+952.10)段,长度9.45km;第二段为板芙至三乡古鹤段,起于板芙镇中环(K2656+320),与板芙大道、迎宾大道、工业大道、三乡花坛、金谷大道等道路交叉,终点位于三乡镇古鹤(K2679+170),长22.85km。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本项目的改建内容主要是将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