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景区精讲团重新定义导游业文/本刊记者王薇秦始皇兵马角博物馆一号坑遗址“为什么逛博物馆这么累?”几乎是过去几年里互联网世界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大小博物馆及各类展览与日俱增的当下,参观感受舒适与否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精美的藏品多如牛毛,令人眼花乱,身心俱疲,为了能身心愉悦地倘祥于“人类文明的海洋”,人们利用各类手段,使出浑身解数,试图了解“束之高阁”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而事实上,在许多游客看来,从“到此一游”到“亲历历史”,往往只差一位“精讲员”。“博物馆疲劳综合征”随即而来。“出圈”的讲解员如果说逛博物馆是受好奇心驱使而产生的活动,那么这不可多得的好奇心往往幻灭在展台上三言两语的介绍里一一廖数语看似“一目了然”,却如浮光掠影般很快就置之脑后了。尽管在技术和文创的加持下,埋藏着自然和人类文明遗产的博物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接触,但其不容置疑的感召力与不可估量的价值间依旧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只是如今,这些都在一次次冲上热搜的网红讲解中发生了改观。暑期,正是研学游热络的时候,一位名叫杨建的导游在西安明城墙上为游客讲解的视频突然在全网爆火。视频中,一立于城墙垛口边的华颠老人为演绎9212023/1/VOL.327WESTCHINADEVELOPMENT士兵守城,时而拉弓射箭,挥刀杀敌,时而声情并茂,哼唱网红歌曲。节奏流畅,气氛融洽,围观的游客听得津津有味,笑声、掌声不绝于耳。当然,这不是景区讲解第一次“出圈”,几乎与杨建同时,一位带游客游览秦始皇兵马角的导游因一段概激昂的解说词火遍全网。“兵马角的眼角纹、掌纹、脚底板的纹路,不单单是外表,而是古代人向我们传递出的一种精神,叫作‘大国工匠”跟‘文化自信’”不同于善于场景还原的杨建,出生于1998年的导游芥末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严肃与庄重,字正腔圆,言语,引经据典,道来。“三观正”是芥末收到最多的点评。4月,她发布的一条名为“动我手指者,终须报”的视频,点赞量近200万。视频里,她向游客们讲述了一尊被运往美国费城的兵马角被外国游客断手指的新闻。视频结尾,芥末说道:“只要我们中国人想,只要我们敢,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像两千多年前的秦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之巅。”有网友在视频下评论:“本来要划走,结果认真地看了两遍”,这条视频也成为迄今为止她发布的短视频里流量最高的一条。当然,这一时期走红的导游不止杨建和芥末,还有更多景区讲解员通过网络走红。如果一定要找出这些人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