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巨噬细胞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期的极化状态及意义骆阳徐兴伟嵇武【摘要】目的探究小肠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时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将6只BrownNorway(BN)大鼠和24只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Lewis大鼠)、同基因组(Lewis→Lewis,供受体各6只)和异基因组(BN→Lewis,供受体各6只)。对各组大鼠术后7d的移植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观察其病理学表现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移植肠组织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共定位计数分析。结果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同基因组肠上皮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凋亡小体;异基因组大鼠术后7d移植肠组织上皮层绒毛结构破坏严重,隐窝数量减少,凋亡小体增多,炎症细胞浸润肠壁全层,呈现中-重度AR。ELISA结果显示异基因组受体鼠血清中M1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2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异基因组移植肠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同基因组,同基因组M2型巨噬细胞计数多于假手术组和异基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发生AR的移植物中,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肠壁全层,以M1型为主并分泌大量促炎因子,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是治疗小肠移植术后AR的潜在方法。【关键词】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炎症;极化;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中图分类号】R617,R39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6-0007-07DOI:10.3969/j.issn.1674-7445.20231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900598)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普通外科(骆阳、嵇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徐兴伟)作者简介:骆阳(ORCID:0000-0002-6479-6912),硕士,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小肠移植免疫,Email:1341827160@qq.com通信作者:嵇武(ORCID:0000-0002-6058-2888),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通外科基础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