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躯体复原力的研究进展商思懿,刘桐桐,陈圣光,祁玲霞,宋利,汪妤婕,尹金瑜,张庆华(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湖州浙江313000)【收稿日期】2023G02G09【修回日期】2023G08G2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基金(22BGL25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2250172);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课题(2023KYCX77)【作者简介】商思懿,硕士,电话:0575G83130666【通信作者】张庆华,电话:0572G232120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机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经常面临损伤、疾病和功能限制等不良的健康结果[1G2].躯体复原力(physicalresilience,PR)是当前老龄化研究备受关注的概念,在实现健康老龄化中具有巨大潜力[3].由于PR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内容尚待明确.因此,本文将对PR的概念、结构模型、相关联系、测量方法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护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PR的概念复原力,又称为弹性或抗逆力,是广泛用于描述生物体抵抗或应对挑战的能力的术语[3].复原力的概念已应用于广泛系统中,包含心理、性格、生理、情绪和躯体等不同类型,且均反映积极属性,从而使个体得以从身G心G社会挑战中恢复[4G5].2011年,Resnick等[5]首次将PR定义为面对与年龄相关的损失或疾病时恢复或优化功能的能力.2016年,Whitson等[6]对各家观点进行系统审查,发现PR的概念涵盖了微观(细胞、组织、器官)到宏观(整个人)的层面,并提炼出三个概念主题:一是特质,即个体天生的相对固定品质;二是轨迹,即症状或功能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功能恢复、反弹或维持的动态过程;三是特征,即躯体可随时间推移应对、抵抗损害、补偿、重建、适应和维持体内平衡的能力[6].同时,在整个人的层面上提出其工作定义,即决定个体在健康压力源后抵抗或从功能衰退中恢复的能力.2018年,Schorr等[7]强调生理状态,将其定义为生物体对严重破坏正常生理稳态的应激反应的能力.根据动态系统生物学,PR描述为系统从足够大的扰动(压力源)中恢复的能力,该扰动使系统被推到远离初始平衡的状态,最终保持基本特性和功能[8].在此基础上,Chhetri等[9]认为,PR必须具备压力源、系统、状态三元素.PR为遭受健康压力源后应激系统形成二次平衡状态的动态能力与轨迹.目前,PR概念仍在争论中,各家学者对该概念的探索将推进其结构发展.2PR的结构模型2.1健康压力源该概念广义指躯体所遭受的挑战[10],为PR的重要靶点.实际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