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农业科技2023年第44卷第9期2023年9月中南农业科技South-Central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Vol.44No.9Sep.,2023辛玉玉.老龄化和社会网络对农户乡村产业参与行为的影响[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168-172.中国老龄化态势进一步加深,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村人口流出态势越来越突出,流动人口规模加大。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55岁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超过33.6%,而35岁及以下的农业从业人员只占19.2%[1]。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显著改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深。有关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国内学者从农业产出[3]、技术应用[4]、土地利用效率[5]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促进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关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们从经营主体[6]、生产要素配置[7]、农村劳动力老龄化[8]等方面探讨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的减弱并不一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阻碍,因为机械外包[9]、社会化服务[10]等外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的制约。另外,社会网络作为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的生产决策也影响深远[11]。已有研究多以宏观产业发展模式为关注点,对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的数据,从理论路径和实证分析考察老龄化和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行为的影响。1理论分析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体现,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新型生产方式的采纳以及农业生产转型,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受身体状况的限制,老龄劳动力难以保证有效的劳动供给参与乡村产业;第二,受限于受教育水平与传统经验的评判,老龄劳动力对新型乡村产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认知不足。第三,老龄劳动力学习适应新生产方式的能力低于非老龄劳动力;第四,老龄劳动力加入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动机较弱,因为在学习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老龄劳动力的受益时间要短于非老龄劳动力[12]。社会网络的构建能够加速农业产业相关信息的传递,降低农户信息搜寻的成本;通过社会网络,农户间可以建立互惠与合作机制,解决劳动力投入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