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Tank思想库642023年09月20日·第18期劳动,是对生命的一种成全文_杨云生设计_邵丽娟劳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也能让学生体会创造财富的艰辛,从而形成以“礼”和创造为核心的“善”思“善”行。我校劳动课程根植于惠贞书院的育人理念,包含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大教育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知识、实践技能,也能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培育他们尊重自然、创新与创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项目化劳动的实施劳动课堂不仅在教室,它可以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与活动中。我校系统推进项目化劳动教育,将劳动课程与劳动争章打卡活动结合,根据季节变化形成了项目化的劳动实践。如“走近校园植物——给春天一份仪式感”,是我们设计的种植类劳动项目,项目引领学生走近校园植物、走进校园植物园,在完成种植任务的同时接受劳动教育。这个课程不拘泥于种植,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具体步骤是:第一,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点;第二,探究、分解各种植物的种植、生长、管理;第三,分小组定期对植物进行观察、管养等。该项目引领学生由观察到探究再到劳动实践,逐步加深对植物的认知,触发学生对校园花草的追根溯源。学校开展的这些劳动项目,促使学生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和自然,进入小区或乡村以及更远的地方,用文字、画笔、照片、视频等记录劳动探究的过程。多学科的劳动融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学校在让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逐渐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育他们热爱自然的“家国情怀”。通过跨学科劳动课程的协同教学,学校打破了传统教学学科各自为政的局面,学生在劳动中实现了多个学科的协同学习,拓宽了知识视野,拓展了劳动教育边界,从“走近”到“走进”带来了质的飞跃。如“走进校园植物天竺葵——纸艺与花草的对话”的多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天竺葵种子种植萌芽或植物扦插技能学习,之后进行天竺葵的培育,待天竺葵长成后做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体验,观察植物成长、开花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会劳动的喜悦、自然界的奥妙与孕育生命的神奇时,激发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活动中,不少学生对植物的“形”与“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发去创意物化,由此创生了“纸艺与花草的对话”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学生在纸艺和花草StudyingAbroadMagazine65的对话与劳动中,将劳动实践与所学知识关联。拓展联动性劳动让劳动教育能重复开展并具有可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