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TheoreticalStudies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一、喀喇昆仑精神的形成发展(一)源于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烽火弥天、狼烟遍地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历经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精神的雏形,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949年10月10日,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第二、第六军向新疆展开气势磅礴的进军。进疆后,广大官兵肩负起解放劳苦大众,为各族群众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在沙漠、戈壁、荒原、雪山扎了根,同时也把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雏形带到了西陲边关,播撒到天山南北,植根于雪域高原。(二)孕育于卫国戍边早期实践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征尘未洗,马未卸甲,便迅速派部队进驻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区,[1]接管边境防务,担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任。1950年7月31日,进藏先遣连从于田县普鲁村出发,在没有道路、没有向导、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孤军挺进,徒步跋涉三千里,历尽千难万险,尝尽人间艰辛,把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阿里高原。1962年发生在喀喇昆仑山的中印边境西线自卫反击作战,使驻疆部队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喀喇昆仑精神在接管边防、挺进阿里和自卫反击作战的奋斗历程中孕育和萌生。(三)初步形成于神仙湾哨卡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被称为“地球极哨”,是驻疆部队的一面光辉旗帜,也是喀喇昆仑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建卡以来,先后有20多个连队在此守防,一代代官兵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以卡为家,以苦为荣,战胜各种困难,出色完成执勤巡逻、边防斗争和战备训练等任务。1971年,南疆军区对神仙湾哨卡的突出事迹进行了挖掘和总结,“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成为神仙湾精神的雏形。1978年,神仙湾哨卡所在连队被南疆军区授予“硬骨头式连队”荣誉称号,总结形成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忘我奉献、以卡为家、以苦为荣”的神仙湾精神,为喀喇昆仑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四)发展丰富于改革开放1982年1月和9月,神仙湾哨卡先后被原乌鲁木齐军区和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这是喀喇昆仑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年11月,军区作出向“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哨卡学习活动的决定。1989年8月,军区组成“喀喇昆仑精神”报告团,在西北五省区巡回报告。这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