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D0I:10.19446/j.cnki.1005-9423.2023.08.060.2023年第8期总第328期上海包装景观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活力的设计策略分析*赵鹏琳,王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既是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人们居住环境、历史事件的重要空间载体,其保护与更新已成为当前城市更新领域的热点问题。各地展开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狂热开发,这种行为导致其设计风格趋同,缺乏特色,从而丧失了活力。从当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入手,分析我国现有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供相关人士参考。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建设;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分类号:TU984历史文化街区是记录城市记忆的“文物”,是城市发展的“标本”,是城市个性的“名片”,也是区域人文特色的集中体现。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求新思想的城市规划思路日益盛行,使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建设忽略了地域独特性,仅将其当作旅游资源,破坏了历史韵味。不仅丧失了当地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作用。1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从1986年起开始对历史文化街区展开研究。国务院提出对相对集中的文物古迹,或者能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等,以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依据,将其认定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收稿日期:2023-07-14*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景观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活力的设计策略分析”(xcxjh20221104)作者简介:赵鹏琳,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通信作者:王瑜,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建筑技术。182的重大措施,由此,从文物古迹到历史文化街区,再到历史文化城市,逐步形成了一个分层级的保护系统。根据知网的数据,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数量从2004年起激增,这和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所强调的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保护,并对城市规划提出了与该地区总体风格相协调的要求有着密切关系。201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学者的视角不断得到拓展。从2019年开始,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侧重于改造质量而不是数量,相关研究主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