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基于新课标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性教学探索杨鹭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占据一定的比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是有效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革命文化题材的相关课文,其创作时代较为久远,学生容易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革命文化题材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致力于为教师在开展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提升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新课标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和情感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修订原则中就有提到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新课标提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在育人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一、革命文化题材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提高了对革命文化等主题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针对此类课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1.重文化,轻素养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过于关注引导学生体会革命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忽略了语文课的精髓和本质,没能够引导学生针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展开探究。学生无法通过文字走近人物,缺乏学习兴趣。整体课堂表现为侧重革命文化题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2.重单篇,轻单元部分教师在教授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时,习惯单篇独立教学,缺乏对单元内所有课文的整体观照。按照教材的编排规律,课文与课文之间在横向、纵向上均有关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则容易出现影响学生获得关于革命历史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学习体验的问题。3.重形式,轻兴趣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的性质和特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纯讲授为主,使得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整体表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