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课改教研┆教研园地基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傅秀洪(邵武第六中学城南分校,福建邵武354000)【摘要】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四能”。问题提出能力是“四能”之一,是学生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倡探究式教学,通过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指明探究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提问,不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3-0147-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3.04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提出能力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四能”之一,是指学生在体验相对独立的数学学习活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通过探索情境发现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阐述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积极探究学习内容,成为数学的学习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结合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实施数学教学。一、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提问勇气、问题意识等。良好的内部因素可以驱动学生审视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如,在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可以积极体验数学教学活动,自觉地迁移已有认知,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尤其敢于质疑权威,与他人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内容,获得学习满足感,由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提问,发展问题提出能力。(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向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倘若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机械地采用讲授方式,很容易剥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机会,阻碍学生发展问题提出能力。倘若教师善于应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同时积极探究学习内容,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不知不觉中发展问题提出能力。一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