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跹舞韵302022年,鼓楼西剧场八周年“独角Show”第二弹推出的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改编的话剧。尽管《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声誉颇高的作品,但在中国,人们更熟悉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并且,象棋在中国的受众也在逐渐减少。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中,象棋仅仅是巷口几个大爷之间的捉对厮杀。在观众可能对原著作品和象棋都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通过舞台表演让人们接受这个关于象棋的故事是改编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怎样的身份开始叙述,选取怎样的视角,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人物,如何设置开头和结尾,对每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整体意义的表达。首轮演出是成功的,郭笑对小说的改编和表演获得了普遍的肯定,尤其剧中加入的中国文化元素更令人称道。那些中国象棋术语、诗歌、小说、评书、谚语等,既构成了通向经典的道路,也在路上让我们不断地进行着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反思。改编一个带有隐喻色彩的作品,不仅要演绎故事情节,更要将其中带有隐喻的部分加以强调。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审视,改编者是如何对小说进行加工以及如何表演的。一、讲述者“独角戏”一词一直被约定俗成地使用,指只有一个演员表演的戏剧。但它并没有经过学术上的界定,其与曲艺的关系也没有经过细致的辨析。独角戏,指的是上海的滑稽,属于曲艺范畴。而滑稽与早期话剧有一定的联系,文明戏演员王无能就是一个出色的滑稽戏演员。源自“小热昏”“隔壁戏”的独角戏最初由一人表演,后来发展为两人甚至多人表演。对于与滑稽独角戏没有关联的单人表演的话剧,至今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如果从叙事戏剧的范畴出发,布莱希特在《街头一幕》一文中对于叙事戏剧模型的表述——一个目击交通事故的人向其他路人讲述事故经过——倒是符合单人演出的戏剧形态。叙事戏剧显然并不局限于单人表演,但单人表演的戏剧通常都存在身份变化和多重情境,因此我们只好从叙事戏剧的角度进行讨论,但当我们强调单人表演时,仍然要使用“独角戏”一词。叙事者是叙事戏剧的基本成分之一。在布莱希特的作品中,通常会由一个配角人物交代剧情或做出评论,如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一样,在《高加索灰阑记》中,还出现了歌手这样的专在通向茨威格的路上实现自我■王津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摘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通过象棋大师琴多维奇和一个曾经的象棋爱好者B博士的象棋对决,以隐喻的方式对法西斯专政之戕害人的精神进行了批判。而茨威格的离世,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