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024/04/语文教学与研究/写作/议论文写作偏题问题的思维成因及解决策略陈魏俊陈魏俊,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摘要:文章分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偏题问题,认为学生逻辑不严密、元认知思维欠缺、文体类型意识淡薄是造成学生作文偏题问题的主要因素。这些都是长期作文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导致的。文章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思维教学策略和思维工具以便帮助学生解决这些作文问题。关键词:逻辑思维;元认知思维;学习工具;作文偏题教学生如何作文,这是我们教学遇到的大难题。作文教学不仅仅要教学生遣词造句等语言技能,还要关注作文背后隐藏的思维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长期忽视思维的训练和提升,那么作文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在思维上出了偏差会引发相关的作文的偏题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母亲节这天,微信的“朋友圈”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或者和母亲的照片。对此,网友们评价不一:有人为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理需求,很多母亲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有发“朋友圈”的工夫不如回家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来得实在……·对此,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题目针对母亲节朋友圈现象,例举了网友们的观点,要求学生表明立场,赞同谁的观点,并说出理由。题目的要求尽管如此清楚,但我们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还是会出问题。比如就有学生围绕要对父母尽孝构思成文,也有写要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多年来,我们把这类偏题作文的问题几乎都归因于学生的阅读问题。其实如果追问得更深,那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我们就此对这些偏题作文的思维成因进行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对症下药。一、常见偏题作文背后的思维成因分析(一)逻辑思维不严密、元认知缺乏将以上作文写成“论孝”的偏题作文是这样写的:文章首先谈论古代的孝道观,分别列举孔子、孟子、曾子各种关于“孝”观点,点明圣贤孝道观。其次谈论行孝的必要性。最后呼吁要行孝。这样的偏题作文是怎么构思出来的呢?我们通过学生访谈来追踪其思维,学生认为母亲节在朋友圈送祝福、发照片的行为是不行孝,所以要谈孝的问题。学生是怎么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孝呢?学生的根据是因为题目说了这“只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不如捶背洗脚实在”。我们追踪此文偏题背后的思维,发现是/写作/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4/125学生审题的时候根本就不区分观点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