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医药前沿2024年4月第14卷第12期论著休克、心脏移植和成人心源性休克[6-7]。儿科人群的研究表明,较高的VIS评分预测不良结局,包括发病率和病死率。ICU入院后24h内,最大VIS值已被评估为儿科心脏手术后不良结局的良好预测因子。较高的VIS值也与脓毒症儿科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8]。当前,对成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物暴露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1—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成人心脏手术的相关数据,旨在探究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对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时间的影响。心脏手术通常会导致术后即刻心排血量减少[1]。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提高心肌收缩能力,促进血管收缩,以此来达到改善机体微循环灌注的目的[2]。然而,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必须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通常病情发展不佳,同时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往往与更高的病死率相关[3-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Score,VIS)反映了血管加压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量,计算方式为所有给药的加权和,代表了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学支持[5]。研究表明,VIS可预测各种临床环境中的不良结局,包括儿科、成人心脏开胸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成人心脏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相关性研究古利群,鲍荣幸,古晓林,何海林,宋亚敏(通信作者),臧鑫(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心外重症监护一科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心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与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442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将患者分低值组(0~<5分)162例、中值组(5~<10分)201例和高值组(≥10分)7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对重症监护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水平每增加1,术后发生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2%(OR=1.12,P<0.01),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低值组作为参照,高值组发生重症监护延长的概率是低值组的5.07倍(OR=5.07,P<0.01)。结论:成人心脏术后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会增加重症监护时间,且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越高,影响越大。在术后应积极监测及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脏术后患者的预后。【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脏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