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No.5策略与方法引言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世界各国进行交流沟通和互鉴学习的桥梁。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浪潮,乘势而上,必须发挥英语语言工具的作用,不仅要准确解读国际形势,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学生能就外国文化进行准确、流利的交流,却难以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华文化。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存在不足;二是对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不够熟悉。深入探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偏差,课堂教学中中华文化输入不足,师生文化意识薄弱,教学评价体系失衡的情况,最终导致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想跳出中华文化失语困境,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改变教育理念和学习观念,加强对中华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完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一、文化失语的概况(一)文化失语的内涵失语症首先源于神经学领域,指人因疾病而引发大脑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出现问题。后来由此衍生出新概念———文化失语症,即当前国内很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单向被动的交际者,没有意识和能力适时、主动、对等地向外输出和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可见,文化失语反映的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部分能力缺失。具体而言,指在跨文化交际时能流利地接收、理解甚至传达他国文化内容,却无法用目标语准确地表达和传播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二)文化失语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持续加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我国在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价值传播领域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这些要求我国各领域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提升高校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严重弊端,导致高校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普遍能力不足和信心不足。具体来讲,一方面,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本土文化的弱化等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导致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对中华文化的表达及解读能力差,严重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张玉宏2021);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导致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无法运用目标语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内容进行准确描述,无法对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精神价值进行弘扬。如此一来,交际另一方无法正确接收中华文化,无法真切地了解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