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课程建设┆学科案例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仓储作业课程的实验对比研究林晶晶(集美工业学校,福建厦门361022)【摘要】以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仓储作业课程一学期的实践,利用试题测试法、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虚拟仿真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分析可知,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课程效果显著,对学生能力方面有一定拓展,其优势体现在细化作业流程,深入岗位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规避仓储作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丰富教学素材,与行业对接;改变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仓储作业课程;实验对比【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1-0113-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1.035虚拟仿真技术在物流教学中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在高校使用率较高,但在中职物流专业使用较少,对此进行的教学实验对比数据分析也较少。特别在仓储作业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作业流程知识点重复讲解,学生无法系统性感知,对岗位的职责也不清晰,加之实训场地的限制,仓储作业课程中涉及的实训很难开展。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阻碍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下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虚拟仿真技术在仓储作业课程中的运用。一、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学校2021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总共85人,分为2个班级。采用虚拟仿真软件上课的班级简称实验班,共43人,男生15人,女生28人;不采用虚拟仿真软件上课的班级简称传统班,共42人,男生15人,女生27人。男女比例相当,作为样本差异性较小。研究的时间是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上过物流基础、物流信息技术这两门专业课程,因此对两个班级两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进行SPSS分析,如表1、表2所示。表1物流基础课程两班成绩比较班级人数均值标准差T检验Welch’sT检验平均值差值Cohen’sd值实验班4381.2097.851T=-0.204P=0.839T=-0.204P=0.8390.3390.044传统班4281.5487.432通过对物流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可知,实验班成绩均值为81.209,传统班成绩均值为81.548。由于分析数据同时满足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则可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结果显示:显著性P值为0.839,P大于0.05,即为统计结果不显著。而且其差异幅度Cohen’sd值为0.044,差异幅度非常小。因此,实验班和传统班实验前在物流基础课程成绩上不存在显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