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陈凡英(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独立设计使得“读”与“写”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后结合教学实例,依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单元教学脉络,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增添了许多新意。除传统的阅读内容外,部编版小学教材开创性地增设了习作单元,习作单元既保持相对独立,又与阅读内容存在深度联系。这不仅为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协调“读”与“写”的关系,实现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纷纷关注的重要问题。一、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明确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基本特征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深度交融,达成二者互补互促的良性关系。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一致性阅读与写作是相互独立的。从根本上讲,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和汲取知识的途径,写作则是学生向外界传播信息和输出语言文字的途径,二者在内容、形式、作用上均有所不同。阅读与写作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启发了学生的创意与想象。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本,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语,掌握不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实现“语言库”的扩充。同时,高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论证过程优化和写作框架构建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写作可以促使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类型文章的创作过程,切身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读”与“写”的一致性,利用多种手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