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总第9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4SerialNo.9JournalofNew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问题:认知检省及其超越李自雄摘要:当前,中国文论界对于中国问题的认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中国问题当作西方问题,以西方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范本,在文艺学知识体系建构上以西方为鹄的;另一种是把中国问题作简单回归传统的认识及理解,以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及知识体系为范本进行文艺学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问题的认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以上两种均存在理论的封闭取向,与认识和理解中国问题的实践性要求相背离。中国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实现对认知误区的超越及其封闭式知识生产困境的突破,就必须基于中国问题的实践性要求,进行有效的理论应答与言说阐释,从而避免上述误区及偏狭,并充分吸纳各种理论知识的合理成分,构建具有中国实践根基和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国际视野的文艺学知识体系。关键词:中国问题;实践性;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DOI:10.20066/j.cnki.37-1535/G4.2024.01.02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已经成为学术界积极推进的重大使命与时代任务。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与组成部分,回应中国问题,并作出有效的理论阐释及言说,实现中国特色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已经提到重要日程,亟需系统、深入地进行学理思考与探讨。那么,应如何理解与认识中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作出考察分析与反思探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一、中国文论界对于中国问题的两种认知无论任何时代,对理论问题及相关研究的整体性回顾与检视,都是学术开拓与创新的历史前提及再出发的起点。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发展的具体历程,作出梳理与考察。回顾和检视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发展,对于中国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大体来说,存在以下两种认知。(一)把中国问题当作西方问题来看待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存在一种逻辑理路,即沿着“西方话作者简介:李自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22)。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专题项目(23ZXRC06)的阶段性成果。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期语—中国问题”的轨迹而行①,而从1978年开始,中国知识界重新向世界敞开大门,开启了一个走向世界的新时代,大量西方理论引入中国,其主要特征是“译介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