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66唐代诗人墓志的妍美之态■董泽衡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赵俊然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摘要〕志与铭于上古殷商之际青铜彝器中已有考见,用于记功记事等,所著刻篇幅文辞称之铭文。其后刊于碑石,“以石代金,同乎不朽”。有唐一代,铸石刊碑风靡当时,所存数目远轶秦汉,颉顽魏晋之时。谓碑版墓志自魏晋南北朝发展以来,至隋唐,无论数目、形制等方面臻于新的高度。唐代所存碑版墓志数量众多,书体上以楷书为主要,亦有以行书、隶书为体的碑版墓志。碑志中所载人物可分门别类,亦有乡绅士族、达官显贵等墓志,碑志主人身份的高低所请书丹人书写风格有着一定的联系,书丹人及所书风格往往应与碑志主人的身份与之匹配。近年所出唐代诗人墓志占有相当部分,纵观这些碑志主为诗人的志文书写风格,多趋于妍美,恬静,不乏当时显明一时的书家所书写。以妍美恬静书写艺术风格的诗人墓志,表现出时人对诗人身份理解的审美转移,亦可从此类墓志中考见妍美恬静书写风格的发展流变。〔关键词〕妍美;诗人墓志;风格流变一、“妍美”风格延传至唐的嬗变“妍美”艺术风格是书法艺术审美中重要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妍美”自身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在书法艺术风格嬗变中,历代书家或因时所趋,或个人喜好等不同原因而崇慕,并在多样的时代社会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诠释与发展。“妍美”一词在书论中最早见于南朝宋人虞龢《论书表》中,用来说明二王书法体势形态变于古体,呈现“妍美”风格仪态。“妍”,许慎《说文解字》云:“妍,技也。一曰慧也。”《说文解字》中,“妍”喻以技,技术表现的优劣,亦体现书者内在精神气质。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在用笔自然流丽,结构精美巧妙。“妍美”体现在技法方面是书写技能、技巧的醇熟,在技法精熟的前提下,自然落笔于书卷。“妍美”亦非极致的刻板精美,更多的是自然地流露,不经意间性情的挥洒。中国古典哲思基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着重于人与自然间的体悟,“妍美”作为书法艺术独特的美学形式,其定义的便捷是模糊的,更多表现为审美体验的范围。因此“妍美”的审美意味具有多义性,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不同的艺术面貌,结合于时代特色、文学修养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结合形态。基于自然观念的同一审美内涵,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亦不相同。“妍美”于魏晋时共生于人文艺术之中,魏晋六朝文论之中对人物的品藻有“妍美”来喻以士人之容貌才情。因此,在人物的品藻上,“妍美”是对人外在与内里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