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ANDONGMAN百科论坛—284—探究电子音乐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柴森商丘学院河南省商丘市476000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的梳理,分析当前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并预测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概述了电子音乐的全球背景,随后详细阐述了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最后对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电子音乐;中国;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是指使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来制作的音乐,通常分为广义上的电子音乐与狭义上的电子音乐。其中广义上通过计算机音乐软件、电子合成器、鼓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作或者参与制作的音乐都是电子音乐包括hiphop类别的DJ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音乐技术。而从狭义上来说编曲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比如techno、house、dubstep等音乐类型与非传统器乐配器并且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的合成器音乐才是电子音乐。电子音乐起源于20世纪中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音乐创作理念的不断革新,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且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二、全球背景下的电子音乐发展1.电子音乐的起源电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最早的声音记录装置是1857年由法国人爱德华-里昂·史考特·迪马丁维尔(Édouard-LéonScottdeMartinville)注册专利的记录仪(phonautograph)。它外表上可以记录声音,但是无法回放。[1]然而,电子音乐真正有发展雏形是在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和合成器的出现,音乐家们才开始尝试使用这些设备进行音乐创作。1906年李·德·福雷斯特(LeedeForest)发明三极真空管,真空三极管的发展是电子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为现代电子设备奠定了基础,它的关键创新是在真空二极管的基础上引入了第三个元件,即有了能够控制电流流动的网极,也称为栅极,从而实现了电流的放大和调控。20世纪50年代,有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将电子制作的声音与传统乐器结合,创作出全新的音乐作品。如,1954年,卡尔海因茲·史托克豪森(KarlheinzStockhausen)创作了他的《研究2》(StudieII),这是第一部以乐谱形式出版的电子音乐作品。整首作品的声音来源全由正弦波組成,在记谱上,使用了图像记谱的方式,比起其他亦使用图像记谱的作曲家來说,《研究2》(StudieII)的记谱相对是非常直观且能够理解其中逻辑概念的,从线对应至声音的頻率、橫线用来表示时值、斜线为正弦波的振幅,在属性相似的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