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尔雅》异文整理与研究”(20JZD048)子项目“域外《尔雅》异文整理与研究”(20JZD048-001)作者简介:侯立睿,女,文学博士,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种日本古写经《玄应音义》卷六引《尔雅》考释侯立睿(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日本古写经四种是指石山寺本、七寺本、金刚寺本、西方寺本《玄应音义》。以这四种古写经卷六所引《尔雅》为研究对象,参照宋监本《尔雅》,结合汉魏六朝隋唐时期的文字特点,从内容和文字两方面来考探异文。这四种写本反映了《尔雅》在唐代及唐前时代的文字特点,绝大多数为俗写文字;四种写本的文字内容、具体字形存在一定差异,说明这四个写本并非源自同一个母本;它们与宋监本《尔雅》在内容、文字方面多有不同。它们彼此之间既具有日本写本的共性,也体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关键词:日本古写本;《玄应音义》;《尔雅》;引考2024年第2期总第740期MODERNCHINESENo2GeneralNo.740现代语文本文所论四种日本古写经《玄应音义》分别是: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语学国文学研究室藏石山寺本二卷、大阪河内金刚寺本二十一卷、名古屋七寺本二十卷、西方寺藏本九卷。四种古写经均收录于《玄应撰〈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日本古写经善本丛刊》第一辑),该书由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学术フロンティア实行委员会编撰,株式会社高山于2006年3月影印出版。除此四种外,该书还收录有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七寺本一卷。这些写经大致形成于12、13世纪,其中,石山寺本成书于1174—1181年[1](P39);金刚寺本成书于1236—1237年间;七寺本成书于1175—1179年间;西方寺本三分之二成书于平安时代,三分之一书于镰仓时期[2](P15-19)。虞思徴指出,日本古写经《玄应音义》“多为十二三世纪时所抄录,但其传入之年代应在唐朝”,具体来说,《玄应音义》传入日本,“当在公元662年至公元757年之间”[3](P156]。也就是说,这些写本虽然成书较晚,但所据的写本则在唐代已经传入日本。这些写本是对中土传入《玄应音义》的传抄,保留了《玄应音义》的写本面貌,具有文字学、文献学研究的双重价值。为了通过写本形态的《玄应音义》来探察《尔雅》的写本形态,本文选取这系列写本中样本数量最多的卷六作为研究对象(除东京大学所藏七寺本一卷外,其余四种古写经都保留有卷六),着重探讨其文本、文字上的共性与差异。本文还以宋监本《尔雅》为参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