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发关地乐器研究Instru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东渐与嬉变(下)文/周菁葆(接上期)七、中亚地区的琵琶在中亚地区的出土文物中,我们首先注意的是,在阿弗拉西阿卜雕像中的乐器一一阮咸。这组文物是横笛、竖笛与阮咸的合奏。这种圆形共鸣体的琵琶是第一次出现。长时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阮咸是晋代的产物,是中国发明的。然而,中亚阿弗拉西阿卜出土的阮咸则是公元1~3世纪作品,现藏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博物馆。很明显,这是一个谬误(图35)。图35阿弗拉西阿卜雕像中的乐器,公元1~3世纪,现藏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博物馆。在阿伊尔塔姆佛寺出土伎乐供养石雕中我们看见的琵琶,是与腰鼓与角型笙筷合奏的形态。琵琶的共鸣体很特殊,既不是梨形,也不是圆形,是一种葫芦形变异的造型。这种造型在远古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出现。这应该是曲项四弦琵琶。考古依据是公元1~2世纪作品(图36)。图36中亚卡拉一伊·卡赫卡哈壁画中的琵琶,公元5~7世纪在琐罗亚斯德教题材的图像中,我们看见在第三层有两个琵琶的造型,很显然是曲项琵琶,与两架笙筷合奏,是波斯音乐的滥筋。因为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人创造的。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作品(图37)。图37琐罗亚斯德教题材的图像中两个琵琶,公元5~6世纪。-16-MusicalInstrumentMagazine乐器研究技术天地magazinestical在阿弗拉西阿下遗址还发现的一组泥塑中的琵琶,不是很典型,是公元5~6世纪作品。在阿弗拉西阿卜大使厅壁画中我们看见的琵琶,与排箫合奏,这个琵琶则是典型的棒状梨形的直项琵琶。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作品(图38)。在波士顿博物馆中,我们看见有中亚栗特人的完整乐队组合,右边第一位正在弹奏竖笙俟;第二位吹奏苏尔乃依,这是非常奇特的。长时间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唢呐在明代才出现,但是,这里分明是唢呐的特写,是北齐的文物。左一是弹奏曲项四弦琵琶;左二是弹奏五弦直项琵琶。二者非常明显是用拨弹奏。栗特人的乐舞对中原乐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什么历史文献中不记载唢呐的影响呢?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文物(图39)。图38阿弗拉西阿卜大使厅壁画中的琵琶,公元5~6世纪。在中亚乐舞对中原乐舞影响中,我们又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北周安伽墓乐舞图中,出现的都是曲项琵琶。基本上是与竖壁筷、竖笛、横笛、细腰鼓等乐器的合奏,都没有出现直项琵琶,不管是二弦、三弦还是五弦(图40)。同样,在史君墓室石壁上出现的琵琶,也都是曲项的,也都是用拨弹奏的(图41)。在虞弘墓葬所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