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元明清山东方言词典”(22FYYB027)作者简介:1.徐复岭,男,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2.王永超,男,文学博士,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山东方言中表示地貌特征和地名通名的几个字徐复岭1,王永超2(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山东曲阜273155)摘要: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村寨堤围或寨墙,并广泛用于村寨名。在鲁南和鲁东南地区,“湖”可以用来表示平原、田野或田地,亦用于地名。在胶东地区方言中,“泊”同样表示平原、田地的意思,也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这类常见字中,表示地貌特征、用于地名通名的意义及用法,是大中型语文辞书编写工作中的一个盲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关键词:山东方言;地名通名用字;“埠”;“垓”;“湖”;“泊”2024年第2期总第740期MODERNCHINESENo2GeneralNo.740现代语文方言中有不少表示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貌特征以及用于地名通名的字(词),已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大中型语文工具书收录。这尤其表现在收录某些罕见字和方言俗字方面。比如,山东方言中表示“两山之间的谷地;洼地(多用于地名)”的“夼”(kuǎnɡ)[1](P761),“用于地名”的“碃”(qìnɡ)[1](1070),均属于罕见字、生僻字,《现代汉语词典》等均已收录。不过,方言中还有一些比“夼”“碃”更为常见常用的、表示地貌特征和地名通名的字(词),并未被吸收到词典中去。下面,我们就山东方言中的“埠”“垓”“湖”“泊”四字加以探讨,希望能引起辞书编纂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一、【埠】《现代汉语词典》对“埠”的释义是:“①码头,多指有码头的城镇。②商埠。”[1](P116)《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的“埠”条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大致相同。但是以下各例中“埠”字的意义却未包括其中:(1)高埠处,公孙胜仗剑作法,就空寨中平地上刮剌剌起个霹雳。(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四回)(2)他却站在高埠上正然观看,只听得草中有人言语,急使杖拨开深草看时,原来是呆子在里面说梦话哩。(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3)即使沙不至城垣,而三丈之外沙有高于城者,据沙埠以巨炮击城,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