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前沿2024年5月第14卷第14期临床医学·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纳入标准:(1)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髋关节骨折;(2)Garden分型为Ⅲ~Ⅳ型;(3)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4)年龄≥60岁;(5)发病时间在1~5d;(6)具备手术指征;(7)沟通无碍,可配合完成各项评估。排除标准:(1)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骨与关节疾病;(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4)严重糖尿病;(5)凝血功能障碍;(6)精神或认知障碍,术后无法配合功能锻炼。1.2方法两组均实施全身麻醉,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对照组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术,先行闭合复位,外展牵引后慢速内收内旋,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于大转子上方纵行切开约5cm,经大转子正中开口将导丝置入髓腔,主钉从股骨颈中下1/3处置入,在导向器辅助下打入螺旋刀片,完成固定后复查C臂机,确认位置满意后进行锁定,打入远端导针,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冲洗切口,结束手术[5]。观察组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于髋关节后外侧纵行切开,长约15cm,切开髋关节囊,尽可能保留筋膜组织,复位大小转子,用钢丝捆扎固定,于小转子上1cm处截骨,取出股骨头,修整髋臼,打磨髋臼软骨,固定臼杯假体,再扩髓,置入假体柄及人工股骨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占所有骨折的3%~4%[1]。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血运较差,若采用保守治疗,虽然可以减少机体创伤,但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反而会增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还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愈合不良等严重事件,不利于病情的康复[2]。因此,临床应准确评估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严重程度,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早期实施手术治疗。早期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常规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术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和内固定作用,但术后卧床时间仍然较长,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锻炼较晚,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截除含骨折部位的股骨头,置入人工髋臼及股骨柄,完全替换骨折部位,术后可缩短卧床时间,早期进行髋关节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