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新疆新闻出版广电TEBIEGUANZHU特别关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科学的理论形成之后又对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对人们从事新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理论传播工作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努力使理论传播离受众近点再近点,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物质力量。一、念好“两化经”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十分科学、生动、鲜活的。科学、生动、鲜活的理论,自然需要用鲜活生动的手段和方法去传播。但当下发表的众多理论文章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与鲜活生动的要求有差距。这类理论文章通常曲高和寡、远离群众,要么板着严肃的面孔说别人说过百遍千遍的话,丝毫没有针对性,空泛无物;要么把通透明了的道理绕来绕去说复杂了,还自认为这样更“学术”、更显“水平”。这样的文章,广大受众要么不爱看,要么看不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方面和理念上的,也有方式方法和能力上的。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理论研究和理论传播的关系,明确理论研究与理论传播是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理论传播中,不能用理论研究的学术性语言替代大众传播的语言。二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强化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上下更大功夫,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让理论传播离受众近点、再近点。理论传播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更不能空洞说教、悬浮于上,这样从形式到内容都脱离群众,群众自然不接受、不喜欢。怎样才能让理论传播离群众近点、再近点,根本方法就是做足做好通俗化、大众化这篇大文章。所谓大众化是指适应群众的普遍需求,所谓通俗化是指用民间熟悉的形式使之普遍。理论大众化,需要通过表达上的通俗化来实现,而通俗化的表达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转换表述方式,将学术性、学理性的语言文字,转换成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转换成形象鲜活的百姓语言,紧贴现实生活,化无形以有形,以有形传无形,把抽象概括的理论逻辑转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