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线2024/04-42-没有将自己的爱局限在卿卿我我当中,其投身刀光剑影的革命征程,即使殒身也在所不惜。与一般意义上的热血革命者不同,他投身革命却又没有忘记妻子,其追求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也没有忘记对妻子的爱。信中说,“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一个丈夫对妻子的各种复杂之情蕴于这些文字当中,对生活有感之人读到这些文字,所感必定切身。很多时候,真爱都是不简单、难以言说的,林觉民在信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恰恰是这种真爱的表现,而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是对小家与大家的取舍,是爱家与爱国的取舍。这样的爱是情爱,也是舍生取义的大爱。所以,有人说“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我看到了爱的第三种形态,便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是‘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民族气节,这是爱的最终形态——爱自己的国家。”无论是“爱妻子”还是“爱国家”,本质上都是对民族的爱,都是对人民的爱。这样的爱如果能够协调,那所处社会就是理想社会,如果不能协调,那必然面临取舍。林觉民用他的取舍诠释了何为真爱。身为后人,在解读《与妻书》的过程中应慎思之,明辨之。参考文献:[1]汪慧珍.闲笔切入,还原《与妻书》的真与美[N].语言文字报,2022-11-30.[2]郑硕琪.纸短情长,家国同心——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J].江西教育,2022(37).作者简介:赵林林(1983—),男,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红楼梦》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基于“教师为主导”理念的讨论◎河北/张歆杨赫摘要:随着新课标与考核角度的变化,从素质或应试的角度,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的阅读与理解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面对教学中“素质的”与“应试的”的不同要求,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关于《红楼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发现《红楼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关键词:《红楼梦》;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为主导”;核心素养2016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在语文科目中增加了对《红楼梦》等12篇文学经典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在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程中都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