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素质教育2023年10月第9卷第20期DOI:10.16681/j.cnki.wcqe.202320035作者简介:晏珺莹(1992—),女,助教,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注: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管理与合作有效性研究”(编号:22&ZD308);教育部2022年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反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2YJC880055)。摘要:为了促使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文章首先对教育质量监督中高校督导制度进行了概述,然后审视了教育质量监督中高校督导制度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教育质量监督中高校督导制度的优化路径。关键词:教育质量监督;督导制度;高校中图分类号:G5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0-0147-04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这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1]。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是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主动求变,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2]。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高校现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师及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做好教学改革的有效监督手段,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事实上,高校督导体系的完善是质量革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供相应的保障。只有建立符合高校发展需求的高效能、高质量督导体系,才能培养出未来国家所需的人才。一、教育质量监督中高校督导制度概述有别于隶属国家政府部门的教育督导[3],高校教学督导体系是20余年以来,高校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为目的,从自身需求出发,建立的教学评估、反馈、优化体系[4]。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对督导进行检索,并未发现与高校教学督导相关的规定或说明,虽然《教育督导条例》及《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面向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督导督教文件对高校督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着借鉴作用,但是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并未出台条例或法规明确高校教学督导的职能,也并未对教学督导的工作范畴、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统一界定[5]。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督导更像是高校各自为政,设立的民间组织。现行的高校督导组织模式一般分为三类:职能处室模式、依附教学职能部门模式和相对独立的督导和咨询模式[6],其中前两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