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总第181期)2023年7月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No.4(GeneralNo.181)Jul.2023收稿日期:2023-07-3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效率增进与协同推进共同富裕路径研究”(22&ZD056)作者简介:邢春冰,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张晓敏(通讯作者),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①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公民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即可申领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条件。2016年,国务院又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就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化。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等部委以及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教育扩展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邢春冰1,张晓敏2(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2.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大学扩招以来,农村居民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大幅上升。最新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表明,教育水平的快速上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农村居民获得城市户口的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升学获得城市户口的比例显著下降,越来越多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农村劳动力保留了原有户籍。相对于低教育水平劳动力,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农村居民迁移概率更高,迁移时间更长。未婚群体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迁移范围更广;已婚群体中,高等教育学历农村居民迁往外省的概率低于较低学历的个体。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城市地区应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关键词:劳动力流动;户籍转换;教育扩展;户籍改革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505(2023)04008813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3.04.008一、引言户籍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安排,它最初的主要功能是防止人口自由流动[1]50[2-3]。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的放松使上亿农民得以到城镇地区就业,既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然而,户籍改革不彻底使劳动力资源仍存在严重的空间错配,也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