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21作者简介:高莹(1988—)ꎬ女ꎬ山东淄博人ꎬ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讲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ꎮ1736—1820年影响山西小麦价格波动因素分析高莹ꎬ焦梓壮(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ꎬ山西晋中030619)摘要:山西临近西北和蒙古草原的地理位置ꎬ对保障直隶和京师的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ꎮ与大多数北方地区相同ꎬ小麦是山西的主要粮食作物ꎬ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中国ꎬ粮食安全至关重要ꎬ因此小麦价格的涨落关系到山西的民生安全及社会稳定ꎮ就山西乾嘉时期的情况而言ꎬ自然灾害是造成价格浮动的重要因素ꎬ军事、人口增长、本地仓储三个因素也是造成该时段价格涨落不容忽视的因素ꎮ综而述之ꎬ乾嘉时期山西粮价的浮动是自然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ꎮ关键词:小麦价格ꎻ自然灾害ꎻ军事ꎻ本地仓储ꎻ山西省中图分类号:K24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24)02-0056-08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ꎬ对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ꎮ清代在承接明朝雨泽奏报制度的基础上ꎬ逐步确立了雨雪粮价奏报制度ꎬ清代皇帝通过各地督抚大臣进呈的雨雪粮价奏折以了解各地收成情况和粮价涨落ꎬ以此来掌握全国局势和据此做出相关决策ꎬ因此也留下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资料ꎮ借助这批资料ꎬ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ꎮ近年来ꎬ有关区域性粮价研究的成果逐渐增多ꎮ刘锦增[1]从自然灾害的角度对乾隆时期的陕西粮价展开研究ꎬ黄玉玺[2]对1738—1911年直隶的小麦和高粱价格展开研究ꎬ并总结出粮食价格的时空演变特征[3]ꎮ陈春声[4]、陈支平[5]、谭玉龙[6]对清代广大南方省份的粮价展开研究ꎬ南方各省份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ꎮ相对地ꎬ有关山西的粮价研究却显得较为有限ꎬ李军等人[7]通过研究发现山西在清代的粮食价格受人口快速增加和“闭粜”与“遏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上升趋势ꎬ马国英[8]得出关注粮食供求信息、鼓励粮食流通、重视粮食仓储和实施灾后救济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山西粮价上涨的作用ꎮ马国英等人[9]在货币方面展开研究ꎬ从而发现以钱计价相较于以银计价更为民间所使用ꎬ而以钱计量的粮食价格在1736—1911年相较于白银计价的稳定呈现出较为波动的趋势ꎮ在价格周期方面ꎬ马国英[10]认为在受粮食作物耕作制度和粮食运输路线畅达性的影响下ꎬ1736—1911年期间小米和小麦价格的变动周期均为4年左右ꎮ综而述之ꎬ与山西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