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小学德育12023年第8期本期视点教师减负的认知逻辑与多元治理路径分析O尤玉钿胡中锋摘要对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的认知逻辑梳理是减负治理实践的关键和起点。立足全面推进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何以为负”“为何减负”“减何种负”以及“谁来减负”的回应和思考,厘清教师减负工作的认知逻辑,正确认识教师减负的客观性与必要性,确立多元主体协同减负治理的目标价值取向,明确各减负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和行动规约,进而寻求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的路径,真正推动教师减负治理的开展与落实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减负;多元治理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8-0010-04教师负担过重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教育愈加重视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期待。教师工作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和多变性,教师减负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焦点。为此,教育部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同年,《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这标志着教师减负上升为国家政策议程,正式成为官方话语,成为我国首个系统性、制度性、规范性治理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表明当前教师减负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显示减负工作在教育改革领域顺应教育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推进教师减负工作对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潜心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只有对教师减负工作进行理论梳理和专业剖析,厘清教师工作负担的认知逻辑,明确“何以为负”“为何减负”“减何种负”以及“谁来减负”的关键问题,才能有效构建教师减负的多元治理路径,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何以为负”与“为何减负”“何以为负”与“为何减负”是是当前教师减尤玉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300;胡中锋,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广州,510631。①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学生发展的增值性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BFA210064)成果之一。2023年第8期1中小学德育本期视点负治理的认知逻辑起点。关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