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医药前沿2024年5月第14卷第14期中医中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10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分娩的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产后出现宫缩痛;(2)未接受其他治疗;(3)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RatingScale,NRS)得分≥4分;(4)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产后出血者;(2)病情危重者;(3)存在产科合并症或有相关药物过敏经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初产妇12例,经产妇20例;年龄24~37岁,平均(33.2±2.4)岁;体质量49~72kg,平均(58.5±3.3)kg;孕周37~42周,平均(37.3±4.5)周;分娩经历0~3次,平均(1.3±0.4)次。对照组初产妇10例,经产妇22例;年龄22~36岁,平均(33.5±2.3)岁;体质量49~71kg,平均(58.6±3.5)kg;孕周37~42周,平均(37.1±4.6)周;分娩经历0~3次,平均(1.4±0.4)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实验组给予耳穴埋籽法。(1)选穴:作用穴位涉及双耳内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上腺与神门等。(2)操作方法:埋籽前先用75%酒精棉球或棉片消毒耳穴;使用探针以轻、缓而均匀的压力在选择穴位区域探查压痛敏感点,建议产妇在感觉压痛部位有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同时注意观察产妇的痛感反应,例如皱眉等。压痛敏感点为耳压埋籽治疗耳穴刺激点的准确部位,将穴位贴上贴籽的胶带,使用镊子等器具压紧,使其准确固定,避免脱落。中医组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自行以食指和拇指在耳廓前后按压贴籽,由轻至重,在合产后宫缩痛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给产妇带来显著的不适和疼痛。宫缩痛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阴道出血等[1-2]。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产后宫缩痛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分娩后的数天至数周内逐渐缓解。然而,部分产妇的宫缩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其睡眠和生活质量[3]。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医学视角下,多种治疗方法均可用于缓解产后宫缩痛,常见有非药物疗法和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按摩、热敷、0.9%氯化钠溶液灌肠等,相对安全,但疗效有限且持续时间较短。而药物治疗则常涉及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