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多媒体以自身独特的优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走向。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其不断创新与重构,促使教材中单一的文字模态逐渐向插图、表格等多种视觉模态转变,从而使多模态辅助进入大众视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的语言技能中增加了“看”这一技能,指出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22)。与之一脉相承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教育部2022)。因此,新时代教师应积极关注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努力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变化彰显着《课程标准》与时俱进的特点,也预示着多模态教学模式代替单一模态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一、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的定义(一)多模态的定义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多模态指运用多种感官对多样化的符号资源和手段如语言、图像、视频、动作等实现交际的一种话语现象(张德禄2009)。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韩礼德(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每个主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习惯运用的不同符号组合构建和传达意义,这些都属于多模态。(二)多模态教学的定义多模态教学指将多模态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即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语言和肢体等,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新伦敦学派于1996年将多模态理论引入语言教学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多模态教学方式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习者的各个感官,使它们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感知、理解、编码、存储,所获取和积累的大量接受性知识又为有意识和自动化的产出奠定基础,从而构成了循环系统(曾庆敏2011)。多模态视角下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探析———以Unit2Trave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