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MUSICLOVER破题初看剧名,甚是怪异;再看剧名,无关理解。哪知时间一久,细细品读下来,竟品味出一层不一样的含义。“娜塔莎”(Natasha)、“皮埃尔”(Pierre)、1812年大彗星——这三个元素共同构成了标题,也暗示了该剧的内容和主题——爱情、战争与希望。“1812年”代表着战争。该剧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最终,俄罗斯人民团结一心,打败了拿破仑的侵略,取得了俄法战争的胜利。娜塔莎和皮埃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故事主线围绕着他们二人的感情线展开,主要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娜塔莎在莫斯科等待未婚夫安德烈从战场归来,其间却被阿纳托利(Anatole)吸引,于是她急欲推掉婚约,和阿纳托利私奔。灵动的娜塔莎是整部音乐剧的重心,而皮埃尔几乎三分CONCERTREVIEW演出现场灾难,也为娜塔莎和皮埃尔两人之间的感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剧本没有用浓重的笔墨去勾勒战争,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始终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而发生改变,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大彗星”代表着希望。1812年,一颗大彗星划过天际,在俄罗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他们即将迎来战争的胜带着爱与信仰,向着星光走下去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WithLoveandFaith,TowardstheStarsTheMusicalNatasha,Pierre&theGreatCometof1812文字_陈卓凌232024.02粗犷迷人的准歌剧(quasi-opera)。戴夫·马洛伊(DaveMalloy)任性地改变着音乐的风格,从朋克音乐的律动到令人激动的百老汇情歌,从清亮的赞美诗到沙哑的俄罗斯民谣,再到配合着克莱兹默单簧管(klezmerclarinets)吹奏的饮酒歌……他随心所欲地变换着风格,以至于让你无法思考究竟哪一种音乐更合适。”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时有时无的电子音乐,出现的次数虽不多,但却像一根银色的丝带漂浮在一切之上,让人感到隐隐的不安。电子音乐在氛围的表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让我想到中国传统山水画里形容笔触的一个词——没骨,其真实的感受就是没有棱之二的时间都坐在钢琴前思考人生,虽戏份不多,但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剧情,乍一看真是“俗到家了”。但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支撑,加上托尔斯泰细腻的笔触、精心的舞台设计和可圈可点的音乐,立马使得整部剧格调直升,让人们的期待值爆棚。受限于音乐剧这一体裁的时长,要将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压缩为两小时,并在塑造出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让故...